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

特價

廣欽老和尚──傳燈臺灣

NT$342

道心堅定、安忍修心,終身不渝持守頭陀行;
禪淨雙修,入定功深,倡「老實念佛」直指人心。
自度化他,發願渡臺,為臺灣之佛教正本清源;
猿猴獻果、猛虎皈依,謙謙行誼感化廣大生靈。
暫別世間,一句「無來也無去,來去無代誌」,
以自在無礙風範,點化世間眾生放下煩惱執著。

作者:陳秀慧 編撰
978-626-7587-17-1
2025.01初版/400頁/15x21x2.3cm/雙色印刷/軟精裝

94 件庫存

90折 省下 NT$38

描述

道心堅定、安忍修心,終身不渝持守頭陀行;禪淨雙修,入定功深,倡「老實念佛」直指人心。自度化他,發願渡臺,為臺灣之佛教正本清源;猿猴獻果、猛虎皈依,謙謙行誼感化廣大生靈。暫別世間,一句「無來也無去,來去無代誌」,以自在無礙風範,點化世間眾生放下煩惱執著。

廣欽老和尚由福建來臺弘法,以禪修、頭陀行以及「老實念佛」引領弟子老實修行佛道,對臺灣佛教影響甚鉅。老和尚此生度化了成千上萬的有緣人,皈依者遍及國內外各階層;其弘法度生之志業也因此兼具安邦定國的教化功能,誠當代「國之瑰寶」也!

學界推薦

秀慧老師應慈濟之邀,發心為廣欽老和尚作傳;孜孜矻矻,終日埋首書堆,謹慎將事、用力頗勤,誠值得吾人期待!書中每段都有提契句眼,可謂綱領昭暢,醒豁人之心目。其文筆委婉暢達,時有警句、雋語流現其間;足見其深厚之文學底蘊。──熊琬(政治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華梵大學兼任教授)

作者介紹

陳秀慧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退休副教授,臺大中文系畢業,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 of Kansas)教育碩士。大三時,加入晨曦佛學社,參加懺雲法師主辦的「大專學生齋戒學會」;以此殊勝法緣,後續得以親近並請法於廣欽老和尚!

亦因齋戒學會之助緣,有幸仰止曉雲法師(華梵大學創辦人),並追隨其學佛、辦學,前後長達二十四年,深受其教育思想與風範之影響。民國七十九年起,任教華梵大學逾三十年,學術專長領域為儒佛文教思想與高僧傳記,著有《曉雲法師教育情懷與志業》、《高僧行誼》等專書。

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

無來也無去,來去無代誌! 熊琬

編撰者序

一趟充滿法喜的挖寶之旅

【示現】

第一章 在家居俗期  
父母留下遺產,我如果也像他們一樣耕田,做到老,最後仍是免不了一死,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因此我想求了生脫死。
惠安誕生   晉江成長
觀音契子   隨母茹素
幼失怙恃   淡泊世情
南洋幫傭   預感神準

第二章 出家沙彌期
坐禪、念佛、不立文字,都是不識字者可行之道;尤其念佛法門,行、住、坐、臥,皆可行持,最是方便。
泉州出家   投承天寺
苦行自勗   報三寶恩
良師提點   禪淨雙修
人棄我取   道器是鑄

第三章 僧格奠基期
當時沒有什麼寺廟建築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覺,只有源源不斷的念佛聲,由下至上一直繞轉,盡虛空、遍法界盡是彌陀聖號。
鼓山佛七 三昧現前
中年剃度    依止瑞奉
莆田受戒    比丘相現

第四章 入山潛修期
「縱使住在山上一千年,也只是自度;若要度眾生,就必須回到山下。」他毅然決定回到承天寺,啟動「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大悲行。
深山潛修   猛虎皈依
猿猴獻果   山薯供僧
弘公彈指   廣師出定
自度成就   通過試煉

第五章 來臺弘化初期
臺灣佛教受日本神教影響,早已是僧俗不分!我與臺灣有緣,未來將渡臺建道場、度眾生,以我此身示修佛範、力挽狂瀾,助使佛教重歸正軌。
弟子圓緣   乘願渡臺
隨機度亡   保寺安寧
志在弘化   拒當廟公
日月普照   洞湧靈泉

第六章 承天寺弘化初期
弘法、度眾生是在自心中度,不是口頭言語上度。須先除去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他人;但住一處,即可隨緣度眾生。
承天寺成   清源山現
天祥安坐   中橫開通
南行遊化   隨緣開示
苦行念佛   緇素景從
廣結法緣   善護僧寶

第七章 承天禪寺弘化中期(民國五十五至六十四年)
度眾生沒有那麼簡單,須有佛緣及佛報(人見生歡喜心、恭敬心)!自己修到有功夫、福慧具足時,自然護法菩薩會擁護;不然想要度人,人卻不讓你度。
禪淨相彰 應機點化
宿儒贈詩 部長請益
建廣承岩 示教利喜
遠來宣化 宿世同修
佛法未衰 興衰由心

第八章 承天禪寺弘化後期(民國六十五至七十三年)
佛乃沒有相,佛是無相的;念佛乃無相,佛在心頭。相是供在佛桌上的佛菩薩,並非是真佛,不過借此而引發我們的自性佛。
承天重建 傳悔當家
蓮因懺雲 率眾挖寶
哲學大師 皈依座下
佛光師生 北上叩鐘
示現病相 眾請住世
曉雲親炙    十方續緣
普勸念佛 應機妙答

第九章 妙通寺弘化期(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五年)  
此三寶之福地也,必成就為十方叢林,三百多名弟子將來此出家修行,依止法王座下;甚多在家弟子於此皈依三寶,共同成就無上佛道。
傳聞南下 六龜建寺
移錫妙通 籌備戒會
法緣殊勝 戒子雲集

第十章 化緣已盡 安詳示寂(民國七十五年)   
德高望重,得享九十晉五大年,其言其行,堪為人天軌範:是古佛再來歟?抑菩薩示現歟?凡愚莫測也!
北上承天 囑託後事
南返妙通 念佛不輟
無來無去 法身常在
大慈大悲 國之瑰寶

【影響】

壹.修行法要,自度化他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業障、開啟智慧。
學佛修行,了生脫死──為何要修行?
苦行入道,忍辱為衣
老實念佛,淨業成就
禪行攝養,持戒為先
以願堅行,普利群生

貳.禪燈續明,道範流芳  
承天寺較不自由,有種種束縛,但這卻保持承天寺的規矩、莊嚴。苦行中磨鍊出來的解脫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
傳承法脈
風範永在

【附錄】

廣欽老和尚年譜
參考資料

 

【推薦序】

無來也無去,來去無代誌! ◎熊琬(政治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華梵大學兼任教授)

廣欽老和尚,國之重寶,乃可謂「今之六祖惠能」!一字不識,卻能感服博古通今的宿儒;一句阿彌陀佛,萬事皆辦!

作者於首段即點出:「尋常百姓家裡,誕生了一位瘦弱、不起眼的娃兒……竟成為振興臺灣佛教『念佛法門』的一代奇僧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一生,讓我想起兩則「典故」:

一、宋.蘇東坡〈與侄書〉:「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廣老之一生,前半生閉關潛修,正如作者所言:「人棄我取,道器是鑄;操作賤役,倍受折磨。自我要求頗高;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中年而後,一意平淡,正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而其平淡處,正是其最見高明之處也。

二,宋.王安石〈題張司業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如今欲了解與讀通廣欽老和尚的一生,當於此句中得之。其尋常處、容易處,正乃其奇崛處與艱辛處也!

其與弘一大師一生--絢爛之極歸平淡,相同而不同:弘一大師是以飽讀詩書之才子,轉而為一代「奇僧」;廣欽老和尚則是以「目不識丁」之一介凡人,竟能成爲一代「高僧」,倒是頗類似大唐一代禪門高僧「六祖惠能」。

凡事必有因緣。老和尚家世淵源,乃遠自唐代泉州「紫雲衍派」黃守恭──飽讀詩書、博通經史。為人富而好禮、倜儻尚義,平日樂善好施、濟弱扶傾,斯正「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也」。泉州為閩南文化發祥地,種下廣老渡海普化臺灣之因緣,泉州「開元寺」亦為臺南「開元寺」一名之來由也。再者,試考廣老一生,乃係「禪淨雙修」而得成就這一生的奇崛也!

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分禪有五,第五為「頓修頓悟」,此乃屬上上智根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並云:「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若因修而悟,即是證悟。」又云:「然上皆只約今生而論;若遠推宿世,則唯漸無頓。今頓見者,已是多生漸熏而發現也。」今試推勘廣老一生事跡,庶幾所謂「頓修頓悟」,所謂「上上智根性」之流也。正如唐代六祖惠能者也。六祖出身獦獠(蠻夷),幼年喪父,形像醜陋短小,與神秀之儀表堂堂、名聲早揚者不同。但所謂「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言意識汨沒)。」故曰:「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廣老自謂:「我是修苦行,一字不識。」故知他雖不識字、未廣閱經論,卻能不拘形式、隨機開示,直如六祖惠能般地應機回答複雜的佛教問題,蓋有由也!

最妙者,莫過於博古通今的方東美教授:自謂從儒家陶冶的哲學品格,道家醞釀的道家精神,大乘佛學領略的哲學智慧,西方哲學提煉的哲學方法;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品評其論文「冠絕一時,允稱獨步。」這位深通儒、道、佛的哲學大師,卻於一九七七年三月廿六日於土城承天禪寺,虔誠皈依此「一字不識」、只知「一句阿彌陀佛,萬事皆辦」的老和尚,並獲賜法號「傳聖」。二人心光交相輝映,為佛門與儒門平添一佳話,此誠漪歟盛哉之文化美事!

此外,如明性法師拜謁之際,老和尚答以:「上智者來參,不以言談。」斯乃所謂「不言之教」也。《老子》有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以廣老施教乃暗合老子之教也。《論語.陽貨》:「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朱子註:「莫非天理流行之實,不待言而可見;聖人一動一靜,莫非妙道精義之發,亦天而已。」)是廣老之言,亦隱合儒門之教矣。

廣老亦曾開示如永嘉大師〈證道歌〉所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表明禪固不離於「日用尋常事」也。孔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故有所謂「大智若愚」一語。廣老雖未日親書冊如學者,其見解卻與儒、道、佛思想不謀而合。一位未讀過書的苦行僧,既不曾開大座宣說經法,亦乏傳世之論著如方東美教授者,竟有如此非凡之見,足證悟道者乃自通於天地宇宙間之真理也。故有言曰:「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總之,廣欽老和尚以一介貧僧,何以感召力能遍及海內外和社會各階層,多達四十萬人?有從社會底層來的販夫走卒、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高居廟堂之上的達官顯貴,還不乏來自國外的友邦人士;乃至深山潛修,猛虎皈依;猿猴獻果,山薯供僧,人畜同蒙其化澤。廣老親身證驗「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之教矣!

吾友秀慧老師平素虔敬於佛法與文學之中。今應慈濟之邀,發心為廣欽老和尚作傳;孜孜矻矻,終日埋首書堆,謹慎將事、用力頗勤;何况此書涉及一代高僧之生平,攸關漢傳佛教之盛業,誠值得吾人期待!至若書中,每段都有提契句眼,可謂綱領昭暢,醒豁人之心目。其文筆委婉暢達,時有警句、雋語流現其間;足見其深厚之文學底蘊,不但耐人玩索其辭,更可尋繹其義。今書稿既成,請序於余。因不辭固陋,略綴數語,固不足以仰讚高僧風範之萬一,敬謹略致高山仰止之誠耳!

                                        三寶弟子 慕樵居士  熊琬 謹序

【編撰者序】

一趟充滿法喜的挖寶之旅

自去年(西元二○二三年)十一月初,有幸接受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編輯賴志銘博士的邀約,為慈濟高僧傳系列叢書撰寫《廣欽老和尚》一書;直至日前完稿,末學始終抱持著「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的護法情懷,欣然以對、敬謹從事!

一般人對老和尚的認識,大抵不出下列幾個意象:水果師、伏虎師,具「特異功能」(禪定功深,能度鬼魂、蟒蛇,有種種神通)等;若有機緣得閱道證法師所撰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總誦」〉該文,則可進一步領教老和尚令人拍案叫絕的幽默感,與獨樹一格的教學法(擅長就地取材,以菩薩心腸、霹靂手段應機施教)。

而實際上,自認為只是一個「普通」僧人的老和尚,之所以成為眾所欽仰的一代高僧,倒不全然是出於上述緣由。依末學淺見,主因應是他自示現僧相到圓寂,無一日或忘出家為僧的初衷與使命──效學佛菩薩發菩提心、上求下化,以解脫生死輪迴之苦、廣度有緣眾生為職志!為此,他一如六祖惠能大師,超越現世形貌短小陋劣的拘限、無視旁人不友善的對待,一心精勤於道業的提升:透過苦行、忍辱,破除身見、我執;不為名利所縛,不間斷地累積度生的福德資糧。復以持戒嚴身,以念佛淨心,以禪修明心;以「好人要度,壞人也要度」的廣大慈悲胸懷,踐履其「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菩薩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老和尚此生度化了成千上萬的有緣人,皈依者遍及國內外各階層;其弘法度生之志業也因此兼具安邦定國的教化功能,誠當代「國之瑰寶」也!

本書先以十章敘寫老和尚現世的一生:第一章「在家居俗期」、第二章「出家沙彌期」、第三章「僧格奠基期」、第四章「入山潛修期」、第五章「來臺弘化初期」、第六章「承天禪寺弘化初期」、第七章「承天禪寺弘化中期」、第八章「承天禪寺弘化後期」、第九章「妙通寺弘化期」、第十章「化緣已盡,安詳示寂」。繼之,則以「修行法要」與「禪燈續明,道範流芳」兩節,分別概述老和尚的思想、傳承與影響。

末學為文,遵循自訂「言之有據」、「言之有物」與「言之有序」此三規準:選材出自與老和尚直接或間接有關的文獻資料(有所本);用心「隨文入觀」,期能提出深契老和尚思想精髓的體悟或詮解(有創見);行文力求暢達雅潔,或依老和尚的生命時間軸敘事,或依前後文的邏輯連貫論述(有條理)。而為文的宗旨,不外希望有緣展閱此書的讀者,樂於與老和尚「連線」、交心,挖掘出自老和尚修行結晶的聖言量法寶;從而在其智慧靈光的引領下,點燃一己的心燈,大步登上航向極樂淨土的彌陀大願船!

回顧過去的一年,末學因為撰寫此書,喜能再度溫習大學時代即陸續親近之佛門大德的法教(先後蒙受老和尚、懺雲老法師、宣化上人、妙蓮法師與曉雲法師等的化澤),並和失聯多年的臺大晨曦佛學社法友(戴慧洋與賴鈺玫賢伉儷、施懿娟等)再度「喜相逢」!感謝這幾位「陳年老友」,熱情協助窮究部分史料的正確說法;並陪同至承天禪寺,面請住持道等法師與當家道明尼師為末學釋疑。諸友善護之情與承天禪寺兩位法師殷勤之接待,末學皆衷心感激!

此外,還要感謝下列護法善友:舍弟俊欽協助,讓末學幸運獲得任職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徐怡德小姐佛心提供的天祥天峯塔誌拓本(內提及老和尚於此塔址所在處坐禪用功,中橫天祥段工程乃得以順利進行)等資料。進來堂哥貢獻「新出土」的珍貴史料:民國六十二年,他與友人晨跑至承天禪寺,目睹老和尚身旁有一「頭頂有戒疤」的老虎隨侍左右。《慧炬》鄭皓騰前執行編輯,及時提供該雜誌歷年刊物電子檔之網址,讓末學得以輕省地參閱與方東美教授、楊政河老師有關的文章,豐富本書之內容。學生怡文與美智、外甥紳安,或充當現代書僮,從旁支援資料檢索、影印等事宜;或陪同參謁道場,暖心關懷備至!蓮華學佛園修慈園長、仁謙師與彭仁其居士熱心協尋、查證史料。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熊琬教授(兼任)撥冗為序,並多次費心惠賜傳文修潤意見,務期文意暢達、文詞典雅。上述貴人不期然地逐一出現,均令末學喜出望外、感動莫名;唯有以「盡心盡力」為文自勉,方能回報其盛情於萬一!

最後,感恩諸佛菩薩一路默默地護佑,感謝成就此書的無量因緣!惟願廣欽老和尚常寂光中慈悲加照,已燃禪燈永續、燈傳無盡,為長夜人天、黮暗宇宙,開啟無限的光明與無窮的希望!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廣欽老和尚──傳燈臺灣”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

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