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

特價

陪伴── 最美的醫療人文2

NT$306

醫院雖然是冰冷的場所,但也是最溫暖的地方。
治療者與被治療者相伴度過醫療過程,
安慰內心的無助、治療身體的傷痛,
交織成醫療現場篇篇動人的故事。

作者:慈濟四大志業同仁及志工
ISBN:978-626-7037-58-4
2022.06初版/248頁/15x21x1.17cm/內文套色/平裝

19 件庫存

90折 省下 NT$34

描述

醫病關係的愛與關懷,存在於彼此的互動、互信與情感,在慈濟醫療體系中充滿各式各樣關於醫療人文的動人故事,藉由此次徵文,匯聚各志業體對醫療人文的體察感悟,並敬邀徵文獲選者於慈濟醫學年會中領獎並口頭發表。本書集結由慈濟醫療法人主辦【第二屆 最美的醫療人文徵文比賽】入圍及獲獎作品。

 

推薦引文

感恩慈濟醫護菩薩,用虔誠的心相待,大家互相感動,互成典範。堅定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期待大家能以文字、影像將醫療感人的故事記錄下來,讓醫療人文典範永續流傳。──釋證嚴(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今日的文字,是永遠的史實,在樹立慈濟醫療品牌的當下,最美的醫療人文在慈濟永存,同仁們真了不起啊!──林碧玉(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正如許多醫護常提到的,「病人或家屬的笑容,是天底下最美的笑容」,願我們永遠懷抱著這樣一份心意,繼續我們的使命與願力,讓慈濟醫療人文,永續傳承。──林俊龍佛教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

經由這些故事的內容,讓我們了解到,在每一個醫院的角落裡,其實隨時都在上演最美的醫療人文。──郭漢崇(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

 

作者介紹

慈濟四大志業同仁及志工

醫病關係的愛與關懷,存在於彼此的互動、互信與情感,在慈濟醫療體系中充滿各式各樣關於醫療人文的動人故事,藉由此次徵文,匯聚各志業體對醫療人文的體察感悟。

 

目錄

推薦序
醫療人文傳典範 有愛陪伴不孤單 釋證嚴
最美人文 處此而說法  林碧玉
永遠把病人擺在第一位  林俊龍
讓冰冷的醫院充滿溫暖  郭漢崇

第一部 意外人生 愛相
驚慟太魯閣 暖溢慈濟情  陳顥文
鳳林來的阿妞,You will be loved.  朱紹盈
阿嬤的祕密  陳明群
我還能繼續幫病人復健嗎? 林淨心
 

第二部 防疫前線 心守護
防護衣下的溫度  楊家嘉
在死亡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林彥旻
我是護理人員,我驕傲  鄒伃筑
富足  張筱蓓

第三部 大愛種子 善傳承
善傳承  傅敏嘉
誓言  張兆婷
慈濟人文香滿路  申斯靜
 

第四部 護病護心 愛無礙
阿勇的答案 在地平線另一端  林美芬
不一樣的十四歲  林淑緩
「勇」不止熄  余美慧
愛是人間最好的藥  江琇利
陪你走過的那段路 林庭彰
 

第五部 悲欣交集 天使心
善意的謊言  傅進華
靈魂的悲傷膚慰  鄧淯勻
獻給我的朋友—―小狐狸 李怡萱
相遇在侏儸紀時代  林淇溱

 

【推薦序】

醫療人文傳典範 有愛陪伴不孤單

撰文/釋證嚴(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慈濟醫學年會所舉辦的「最美的醫療人文」徵文已邁入第二年,感恩各院的醫、護和醫事菩薩,願意將與病人互動的點滴,或以親身參與的經驗,或透過觀察,以細的筆觸書寫下來,把剎那的感動化為永恆,把感人的故事,留存在人間,而這些都是慈濟醫療歷史的一部分。

人間是苦,尤其在醫療體系能看到很悲苦的人生。有的個案本就貧困,老來又面對著病痛,而且孤單無依,實在真苦啊!台中慈院醫護團隊照顧過一位曾經是酒店大老闆的病人,過往丟下妻兒,流連歌臺舞榭;後來事業一落千丈,債臺高築。家人棄他而去,父母又因車禍離世,憂鬱症也襲捲而來,甚至罹患了肝硬化。在孤單窘困的生命正在倒數時,只有慈院醫護以真誠的心關懷著他,讓他重新感受到溫暖,而這就是醫療人文的落實與展現。

每位醫師學醫的初衷是為了救人,最怕在學成投入工作後,熱情漸漸磨損,甚至變冷漠。如何護住學醫的熱忱?需要好的環境。感恩在慈濟醫療志業體,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勉勵、互成助力,就像是彼此的保護膜。大家不問健保是否能給付,只要能夠救治,都會盡心力付出。常聽到好幾位醫師聯手搶救一個病人,大家拚生命付出,一臺刀開一、二十個小時,或超過二十小時也時有所聞。在慈濟環境中,大醫王們都是如此用心。

最近一直覺得,幸好當年起了一念心,開展慈濟志業,否則那些貧苦人怎麼辦?開始募款蓋醫院時,我們什麼都沒有,一把沙、一塊磚都不放棄,感恩許多人點點滴滴護持,才有現在全臺七家慈濟醫院,在各地帶動真誠的醫療人文。回想過去,曾參與過的人,都要肯定自己的生命很有價值。「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真正走過的路,才能從口說出、用文字寫出,能夠留下歷史。

首獎作者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陳醫師,他的文字描述帶著大家重返二○二一年四月二日太魯閣火車出軌事故現場。當時,慈院醫護立刻動員趕赴現場參與救援,而作為後送醫院之一的花蓮慈院急診室則啟動大量傷患機制,讓到院的輕重傷者快速得到治療。志工、社工與行政同仁也忙著在安撫受到驚嚇的傷者與趕來陪伴的家屬們。

還有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為療治確診病人,各院專責病房裡的故事。站在第一線的醫護必須穿上悶熱的層層隔離衣,還要戴上很難大口呼吸的N95口罩、面罩。感恩各院醫護不懼風險增高,自願報名,披甲上陣,為搶救生命而勇於付出。

台北慈院有一群身為母親的護理師,為避免感染給家人與孩子,她們下班後不敢回家,留在醫院為她們準備的宿舍裡,只能仰賴通訊軟體與家人視訊。有時思念雙親與稚兒,在返家的短暫時間裡,只能隔著玻璃門窗,看著孩子哭著伸出雙手,期待投入媽媽的懷抱而不可得。感恩醫護與他們的家人,犧牲一家團聚的時光,只為了守護每一條危急的生命。

而在病人數爆增,醫療能量緊繃時,慈濟七家院區不但願意承接病人,還想盡辦法安撫他們因為驚惶失措、擔心家人所引發的情緒與抱怨。專責病房與急診的護理師,每七天要進行一次新冠篩檢,雖然很難受,但為了救治命懸一線的病人,他們難忍堪忍,示現大醫王與白衣大士聞聲救苦的菩薩心。

其實,病人是醫生最好的老師,當朱醫師遇上了全臺只有二十五例的罕見疾病病童時,她專程飛到日本學習如何照顧,雖然罕見病症無法完全治癒,但醫護團隊以病人為中心,為孩子打造了個別化的醫療服務,讓家屬有了依靠,不再孤單徬徨。

常說我愛所有人,但是自己能力不夠,需要有一群人愛我所愛,共同將愛擴大,串連起人間菩薩的大愛。感恩慈濟醫護菩薩,用虔誠的心相待,大家互相感動,互成典範。堅定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期待大家能以文字、影像將醫療感人的故事記錄下來,讓醫療人文典範永續流傳。

 

【推薦序】

最美人文 處此而說法

撰文/林碧玉(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二○二二年初國際科學界捎來令人振奮的訊息,是史丹佛大學專家們與愛思唯爾(Elsevier,荷蘭的國際化多媒體出版集團)合作,以Scopus文獻資料庫的論文影響力數據做分析後,發佈全球前百分之二頂尖科學家名單。令人感動與驚喜的是慈濟醫療與教育志業體共有九位名列此全球前百分之二的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一九六○年至二○二○年)」,回顧當年證嚴上人,篳路藍縷在花蓮為東部地區興辦慈濟醫院,專業人才不願東來的窘境,如今同仁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真是可喜可賀!

更歡喜的是現任醫療志業副執行長的郭漢崇醫師名列其中且列前茅,真是實至名歸。郭醫師是泌尿科專家,長期鑽研尿動力醫學研究,其獨特性成果透過文章分享於全球,其見地動見觀瞻引領該專業風騷。臨床服務更具人文名揚海內外,全球各地都有慕名而來求診的病患,尤其看到諸多紛紛前來向他學習的醫師,內心的喜悅難以形容,真是與有榮焉!

憶當年臺灣東部地區各項設施落後,尤其是與生命攸關的醫療,更是貧瘠,病患無論是意外事故,或一般疾病,甚至連騎腳踏車跌倒,均需北上求醫,經常魂斷蘇花公路,證嚴上人不忍病患求醫無門,因此發願在花蓮為東部地區民眾興建一所具醫學中心水平的醫院。

於籌備醫院期間,一日證嚴上人前往某醫院探病,適逢病患因無法忍受醫師治療疼痛哀嚎時,醫師不只沒有安撫病患,卻不斷責罵病患,哀嚎與辱駡聲交雜,讓上人心疼不已,更堅定興辦的醫院,不僅醫療專業具國際水平,服務要以病人為中心,更要視病如親,愛的醫療是唯一的目標。

豈知醫院完成後,卻面臨沒有醫護專業人員願意東來服務的困境,尤其是啟業後第三年,眼見臺大派來支援的醫師們,各個均要返臺大醫院任職,沒有醫師怎麼辦呢?幸好,當時郭漢崇等醫師有到花蓮慈濟看門診等,被證嚴上人的悲心所感召,幾經轉折放棄已是臺大醫院有教職的醫師職位,發願前來花蓮追隨上人為偏鄉的醫療付出。

猶記得郭漢崇醫師來報到後,第一次參與委員聯誼會,在醫院的大廳,鏗鏘有力的當眾發願,要簽三十年的合約,一時掌聲響起,為惶惶不安的當年,注入一股安定的力量,想到此耳際似乎還迴繞著當年的掌聲。

是的,當年若非陳英和醫師的率先行,與郭漢崇醫師隨後到的熱情,更夥同一群優秀醫師,攜手同行落後的東部,為偏鄉醫療奉獻的心力,深信這一切都是累生累世與上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才有可能放棄人人羨慕的臺大醫院醫師的頭銜。

上人以堅定的意志,指引守護健康與愛的方向,又有大悲願力醫師願意遵行,他們懷抱著病患走不出來,我走進去偏鄉陋巷膚慰,一步一腳印打造出特殊的大愛人文院風,如今在國際間已創造出專業與人文兼具榮譽,因之典範醫師的身行,成為慈濟醫療年輕醫師們的楷模,一代代為愛一棒接一棒的付出,創造出最美的醫療人文。

證嚴上人近年來一再請大家莫忘那一念、那一人、那一年,希望大家盤點生命的價值,並將當下這一念,為人間美善留史,感恩醫療執行長辦公室團隊的努力與用心,從二○二○年開始推動慈濟最美醫療人文的徵文,期待收納散落在各角落,埋藏在個個付出的醫護同仁身邊的感人事實,有機會字字珠璣串連起來。

今年最美醫療人文的內容比上一年度更多元,有(二○二一年四月二日)太魯閣號火車在隧道闖山壁的意外事故,將同仁們在冗長又暗黑的隧道中,搶救生命的行動用片羽隻字記錄,從文中才知慈院吳坤佶醫師參與義消大隊,且是擔任隊長,日日守護意外災難,此次事故發生時,掙扎著該照顧候診病患,或是前往意外現場?幾經掙扎打開診間的門,誠懇的徵詢門診病患是否可以請假去救難現場,那一刻,連候診病患都成為救人的菩薩,於是吳醫師趕往現場,衝進隧道,在暗黑的車廂中,搶救、尋覓生存者,用厚實的雙手擁抱救出的小朋友……

這次的意外創國內最大的災害,當日吳醫師在令人心碎的現場,指揮若定恐失分秒,林俊龍執行長則在隧道口,做第二度檢傷分類,而林欣榮院長守在醫院門口迎接,全院同仁動員深恐失分秒、失人命,因之有到前線、有守後方,令人驚奇的是受傷者住進醫院後,因為有安全感的欣喜。

本次徵文篇篇優質難捨片字,有一篇朱紹盈醫師撰述的「鳳林來的阿妞,You will be loved.」,細數朱紹盈醫師為治療罕見疾病小朋友「阿妞」的疾病,似俠女般專程飛往日本尋求解方的心路歷程。

憶起朱醫師剛來花蓮報到時,宛如剛畢業的學生,青澀、清純、懷抱照顧兒童健康的憧憬,轉眼間生兒育女扎根花蓮。二十餘年來懷抱母愛的情懷,視小病患如己生,尤以照顧罕見病患兒童的堅持,與病患幾乎共呼吸。

尤其朱醫師深研小孩的閱讀攸關一生幸福,不捨他們沒有接觸書籍的機會,除在醫院送給每位產婦一本書外,還向醫院請三年留職停薪的長假,下鄉一村村一戶戶陪讀,看到她在鄉間,像村婦般牽著一個個小朋友,一位位陪讀,說是為小孩,其實是替整個社會,培養未來正知正見的人才,這一些均非常人所能為,唯有大仁大勇菩薩方能為之。

第一屆投稿中提到的丘昭蓉醫師,哲人雖遠飄,當年獨行於關山偏鄉的典範猶存,不僅是病患永遠記得,其對後進醫師的影響是如此深遠,若非他們投稿,我們僅能主觀的認知,很難體會箇中滋味是如此甘美,真是善的傳承。

仔細咀嚼參與的文章,篇篇都充滿醫者仁者之愛,而得獎文字中,有同仁生病了,不是擔心自己的復原,而是心繫與病患有約,擔心是否還能依約照顧病患,見證了《無量義經》經文中:「猶如船夫身有病,船身堅固能度人……」的大無畏。

亦有病人的阿嬤隱藏在內心的祕密之心情故事,病人與親屬間,有不可說的親情牽繫,緊扣人心刻畫至性。更不捨同仁們為新冠病毒疫情,在第一線所做的一切。筆者隨著每一位同仁的文字,傾聽出字字宣洩內心豐厚的悲心,每一篇章均躍動筆者的心弦,與之既相知又相惜為何有如此熟悉的感覺?原來是源自於《法華經》云:「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教法。是的,是同仁們實踐了上人殷殷叮嚀「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使命,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企盼,大家真的身體力行做到了,筆者除了感動與感恩復有何語言文字能言謝呢?

感恩同仁大家用心撰稿為慈濟留下美好歷史,亦為醫界留下點滴典範,更重要的是為代代傳承提供最好的教材,加油!再者抱歉的是「序文」無法將每一篇章的好,一一回饋感恩,但還是企盼明年再接再厲,提起筆記錄。今日的文字,是永遠的史實,在樹立慈濟醫療品牌的當下,最美的醫療人文在慈濟永存,同仁們真了不起啊!

 

【推薦序】

永遠把病人擺在第一位

撰文/林俊龍(佛教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

醫院向來是最容易看見病苦與愁容的地方,只要一個人生病,整個家庭往往也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所以常被稱為「白色巨塔」的醫療院所,其實是比任何地方都更需要注入誠心、來溫暖相待之處。

慈濟醫療志業「最美的醫療人文」徵文活動在郭漢崇副執行長的推動下,即將出版第二屆文集,看了這些在醫療路上願意同理病人、付出關懷的同仁,心中無比感恩。去年(二○二一年)臺灣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四月的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件;二是五月疫情瞬間爆發的嚴峻與恐慌。這兩個事件都有許多慈濟醫療志業的醫護投入救治並寫下了誠懇動人的分享,收錄在這本文集中。猶記得去年的四月二日,為了尋找一位搭上那班列車卻電話一直無法聯繫到的重要主管,我也在第一時間從靜思精舍趕回醫院穿上白袍,與急診護理師帶著急救包趕到太魯閣號出軌現場,其他醫院前往救援的護理師一看到我,就對我說:「院長,看到您,我就安心了!」接獲那位主管平安的消息後,我依然留在現場協助檢傷分類,後來因為受創最嚴重的車頭與車廂比較靠近隧道另一頭,我也跟著現場救災指揮官從清水移動到崇德、再到新城車站繼續檢傷任務。

這三十多年來,我參與過慈濟在海內外許多大大小小的急難救災與義診活動。在大型災難現場,分秒必爭,檢傷分類非常重要,準確分配送往哪間醫院,才能讓醫療資源發揮最大功效,及時挽救更多生命。花蓮有四家醫院待命,我在現場,一邊檢傷,一邊與後送醫院保持連絡,我要決定後送的前後順序,分析這個病人存活的機率有多少,要怎樣才能達到能讓他活下來的目標。好些重傷需緊急開刀的送往慈濟醫院,而有對父子,孩子的腳骨折了,我決定送他們到門諾醫院,因為當時花蓮慈院急診與開刀房已接近滿載,後來從新聞上看到這對父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療,確認了當時的判斷是正確的。當然那天,也是非常難過感傷的一天,只能虔誠為所有亡者祈禱並祝福所有傷者早日康復、走出陰霾。

事隔不過一個多月後,臺灣又爆發嚴重疫情,如驚濤駭浪襲來,慈濟醫療志業有非常多同仁自願投入第一線,他們若不是心中有使命、有願力,怎麼會不怕感染風險,義無反顧的披上防護裝備,日以繼夜地來照顧確診病人呢!為了救治病人,多數的醫護選擇住進醫院的防疫宿舍,他們在病房裡輪值多久,就有多久沒有回家。每次想到他們搶救生命、照顧確診病人的堅毅身影,就讓我敬佩不已。

這群醫護也把病人擔心自己來不及說愛、說再見的苦楚,寫了下來。醫療可說是災難後最堅實的堡壘,而要能如實守護好病人,除了醫療專業,更需要那份善解病人、無私付出的愛與關懷。

 

醫護是一份神聖的專業

 

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也讓醫療不斷競逐著最新儀器,從過去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到這些年來發展的達文西機械手臂、AI智慧醫療等,雖然能協助精準解決病人問題,但卻得付出越來越昂貴的代價。然而,無論再怎麼先進的儀器,都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那份自然、誠懇的醫病關係。

醫護是一個神聖的專業,我們是因為病人而存在的,從穿上白袍的那一天起,我們就必須把病人的福祉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永遠把病人擺在第一位。我誠心希望所有慈濟醫療志業的同仁,都能體會醫療的神聖,我們是在幫助病人脫離苦痛、得到那一分喜悅,而不是成為產業鏈的一環。如果只是為了謀生賺錢,就失去了從事醫療工作的意義,也難以永續。

證嚴上人經常提醒我們,從事醫療要「用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專業與關懷,缺一不可,正如許多醫護常提到的,「病人或家屬的笑容,是天底下最美的笑容」,願我們永遠懷抱著這樣一份心意,繼續我們的使命與願力,讓慈濟醫療人文,永續傳承。

 

【推薦序】

讓冰冷的醫院充滿溫暖

撰文/郭漢崇(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

醫院是治病的場所。在醫院裡面,我們需要較冷的環境。也為了乾淨,所以醫院裡的醫師、護士的衣服都是白色,地板、牆壁也通常都是白色系。只要有任何汙垢,就可以立刻清除。在醫院裡面燈光是明亮,但是空氣是冰冷的,因為我們需要在較低的溫度下,才能阻絕細菌的生長,讓病人不容易感染,病才容易好起來。再加上漂白水、消毒液的味道,所以很多人走到醫院裡面,都會非常緊張,感覺醫院是一個嚴肅,沒有人情味的環境。

其實,醫院雖然是冰冷的場所,但也是最溫暖的地方。因為醫療要解決病人的病痛,而在醫療的過程中,我們有許多必須要接觸到病人內心深處,或是身體深部的時刻。在這個時候,醫護人員便會接觸到病人內心最大的祕密,或是他們最無助的地方。給予病人安慰,給予病人治療,能夠讓病人病痛早點痊癒,就是人間最溫暖的過程。

慈濟醫療志業在二○二○年,第四屆慈濟醫學年會的時候,在志業體內舉辦「最美的醫療人文」徵文,有接近二百篇的文章,從各個慈濟醫院、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以及無數的慈濟志工們,紛紛將他們所看見、所耳聞、所親身經歷的醫病關係,寫成一篇篇感人的故事。這些文章並沒有華麗的文字,但他們卻詳實的記錄了很多醫療的過程,醫病之間的互動,以及一個旁觀者內心的悸動。經由這些故事的內容,讓我們了解到,在每一個醫院的角落裡,其實隨時都在上演最美的醫療人文。只要你用心去體會,只要你細心去觀察,你就可以感受到在醫院裡面最溫暖的一些故事。

二○二一年在第五屆慈濟醫學年會裡,我們又徵求到近百篇的文章。經過評審,我們選出了二十篇得獎作品以及佳作,集合成一冊,成為第二屆「最美的醫療人文」故事集。根據故事的內容屬性,我們把它分成五部分,分別描述不同的醫療人文及感動。這些文章各有不同的觀察角度以及故事內容。雖然文筆深度不同,故事描述的情節也不同,但是慢慢的閱讀這些故事,總會感受到每一個作者以及故事中的主角們,在故事發展的過程當中,內心的那種感動和悸動。

在本書的故事裡,第一名是<驚働太魯閣 暖溢慈濟情>,由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陳顥文描述太魯閣號發生事故的時候,醫護人員奔向現場,搶救生命的過程。在事故的現場看見的慘狀,以及在醫院急診處體驗醫病關係的呈現,志工、護理、麻醉以及外科醫師們紛紛投入救難。這種凝聚的信念,溫暖了傷患的內心,也成為支撐他們努力活下去最大的力量。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朱紹盈醫師,介紹了一位獨特的新生兒,患有高雪氏症的小寶寶。這種罕見又棘手的遺傳疾病,在專攻遺傳醫學的小兒科醫師手中,變成為一個被寵愛的瑰寶。在經由跨專業醫療團隊給予病人的支持和治療,使得小孩子終於擺脫疾病,慢慢的成長。同樣是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的陳明群醫師,對於一個六個月大就得了腎性尿崩症的男嬰,詳實的記錄了他的治療過程。醫師對於病人的關心,同時也給予家屬最大的關懷。不只是病人可以逐漸的長大,家人也可以在良好的醫病關係之下,安心的過正常生活。這種美麗的醫療人文,在特殊的疾病裡面,經常可以有讓人感動的故事。

另外,由復健技術科林淨心治療師,以自身罹患肺癌,在手術前後的親身經驗,描述身為病人內心變化,以及經過自己生病之後,回到職場,努力地為所服務的病人進行復健的工作。這種由內心啟發自身動力,在親身經歷病痛的折磨之後,更能夠在治療病人時,更加照顧到病人的感受,讓病人更能有自主復健的意願。故事雖然平實,但文字中不時讓人感受到,治療者和被治療者之間,角色互換的內心悸動。

二○二○年以來,新冠肺炎造成全世界的恐慌。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雖然身穿防護衣,但是內心的壓力,以及在防護衣下面的辛苦,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到的。在本故事集裡,我們有四篇相關的文章,分別描述了在防疫最前線醫護人員們用心守護病人的安全,那種無私無我的情懷。尤其是用很簡單的文字,描述醫病共同面對新冠肺炎的壓力和治療的決心。難怪每一個經歷過這種防護衣下高熱環境煎熬過的護理人員,在他們回顧那段防疫的艱辛歷程時,都會講<我是護理人員,我驕傲>。

這一些美麗的醫學人文的故事,可能在你我身上都經常會接觸到,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及時把它們記錄下來,時間一久,便會消失在記憶中。經由慈濟醫療志業「最美的醫療人文」徵文活動,我們激發出慈濟醫療志業的醫護相關人員以及志工們,把他們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的許多最美的醫療故事寫出來,留下紀錄。

這就是慈濟醫療最美的大藏經。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陪伴── 最美的醫療人文2”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

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