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

特價

我會到 ──王慈倫的志工人生

NT$225

※本書現已完售,歡迎填寫此問卷回饋購買意願:https://forms.gle/Nh9fp33NkwkvBfyk6

王慈倫自小成長於臺灣,婚後一家移民美國,因緣際會投入慈善關懷工作,足跡遍及美國三十州,以及巴西、阿根廷、南非、哥倫比亞、宏都拉斯、墨西哥、海地、中國大陸等地,心胸與視野因此更加開闊。

主述者:王慈倫
撰文者:陳美羿等

已售完

SKU A123-003N 分類: , , 標籤: ,

描述

這是一個臺灣家庭的故事,一個父母慈愛、兒女爭氣的故事。

 

王慈倫的父親王子榮是松山國小校長;母親王林參是助產士,開設松山產房;媽媽林張月裡,原是她的四舅媽,也是助產士。因四舅車禍往生,遺腹女又夭折,四歲的王慈倫被安排去陪舅媽和表弟,從此「舅媽變成媽」。

一九六一年,王慈倫的大哥王益堅赴美留學,母親去探視之後,回來告訴身邊的人:「你們都應該到美國看看。」因此王家十二個子女都陸續到美國深造或定居,或成為大學教授,或工程師、科學家,或成功商人。

向來以家庭為重的王慈倫,在兩個女兒陸續就讀大學離家住校後,頓失生活重心。進入慈濟,為她平淡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一點一滴慢慢學習,陪伴個案,也自我成長。

她將做志工的感動用心分享,去過達拉斯、休士頓、紐約、華盛頓特區、匹茲堡、芝加哥、夏威夷等地,足跡更遍及許多國家。

而北嶺最早的慈濟據點,就是她的住家。她常舉辦家庭茶會,也勤學手語,進而教人手語。先生許森榮表示:「慈倫進慈濟之前,只有三個知己好朋友;沒想到,進慈濟之後,朋友變成滿天下了!」

「我領悟到個人的力量極其有限,但如果透過一群人共同付出愛心,就有力量改變世界。」許嘉方說:「這是媽媽想要傳遞給我的,她在慈濟裏所體認到的訊息。」

 

作者介紹

撰文者/陳美羿、郭寶瑛、王鳳娥、林秀蘭、高玉美、陳怡伶

寫作,是我們共同的最愛;為慈濟寫歷史,是我們堅持的使命。疫情擋不住我們的熱情,透過視訊,越洋採訪,我們完成了此書。

 

目錄

【推薦序】
慈濟倫理,同行菩薩大道 許森榮
相交七十年 陳瑞珠

【作者序】
小故事,大紀錄 陳美羿

【輯一】菁英家庭 松山女兒 陳美羿
王家慶有餘,枝繁葉茂密
舅媽變成媽,雙倍的母愛
累世有因緣,人生好風景

【輯二】移民美國 相遇慈濟 郭寶瑛
四代樂同堂,成就一片天
房產經紀人,廣結眾善緣
慈濟因緣路,志工浩蕩長

【輯三】愛的旅程 贈書義診 王鳳娥
北嶺首種子,慈悲腳印深
愛心贈書本,開啟一扇窗
大愛義診情,貧病施醫藥

【輯四】異域變故 安心回家 林秀蘭
新希望之家,傳遞心希望
會遇死亡谷,生死兩相安
生命總無常,劇本自己寫

【輯五】救命救心 國際賑災 高玉美
送髓圓心願,震災四川行
人文傳關懷,足跡美亞非
慈善腳步深,無懼震水風

【輯六】平等大愛 廣被寰宇 陳怡伶
生根在美國,災難處有我
爵士城遭災,救難大接力
野火中燃燒,長情不止息

【附錄】
陽光下奔馳,大愛蔬果車 陳美羿

【後記.女兒的話】
無染的愛:媽媽豐盈的慈濟世界 許嘉方
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 許嘉惠

 

【推薦序】

慈濟倫理,同行菩薩大道

◎許森榮

真感恩能有陳美羿老師及筆耕團隊為慈倫寫書。

我最在意的是,慈倫說夫妻是一生一世,而法親是生生世世,所以我真的就跟隨慈倫走入了慈濟世界。

自從慈倫參加慈濟以後,每次在煮飯的時候、開車的時候,總是聽「慈濟世界」的錄音帶,我都會和她一起聽。「悟」和「渡」兩套錄音帶,特別令人感動。

只要哪裏有慈濟茶會,她都會想盡辦法去參加;只要時間許可,我也開車陪她一起去。她每次看過個案後就去茶會做分享。大家就很好奇地問,慈倫怎麼說得那麼開心?要我做個見證。我說,她參加慈濟以後變得比以往開心,常常會笑,朋友也變多了。

我觀察著她的變化,在家的時間,常常在電話上聯絡事情,分享做慈濟的喜樂,幾乎完全變了一個人。我立刻下決心要百分之百支持她做慈濟。

慈倫真是個好女人,把整個家庭,兩個女兒,祖母、雙親三位老人都照顧得很健康,一家和樂融融。

她走入慈濟,剛開始我沒有十分看好,心想反正就是一個宗教信仰。但是慢慢的,我覺得好像又不太一樣。本來她的朋友很少,知己只兩、三個。然而在慈濟,她竟然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而且每天都很高興。反正至少可知,做慈濟不會變壞。

一九九四年,北嶺大地震後,我多次到花蓮拜見證嚴上人。上人會跟我寒暄,問候我家中老人家們,很是親切。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我在柬埔寨時,朋友曾經邀我合夥經營木材生意。當時他帶我到北部森林區去察看,確實滿山都是巨大的樹木。然後也看了他們砍木材的過程,是用電鋸砍伐,當大樹快要倒下來時,工作人員就會即時閃開。這當中,高大的巨樹倒下來,就把旁邊的中、小樹木都壓斷了。另外,將大樹拖拉到山下的路邊,又再度壓倒更多中小型的樹木。我心裏覺得這樣砍一棵大樹,還犧牲了很多的中小樹,實在很可惜,實在太浪費,太糟蹋天然資源了。

當我回到臺灣拜見上人時,談話中說起到柬埔寨去看木材生意。我從上人的眼神中,立刻感覺到不是很認同。我也知道砍樹木會破壞生態環境,是很不好的,所以當下毅然決定不做木材生意了。

本來家中有三位老人,到最後只剩媽媽的時候,二○一二年,我請了一個人全職二十四小時照顧媽媽,我自己則決定全心投入慈濟。

二○一三年,和慈倫六姊夫陳稔去花蓮,他去慈濟大學演溝;剛好醫療志業全體醫師們在花蓮開會,我們受邀和上人同桌用餐。上人對醫療執行長林俊龍介紹這是「慈倫的先生」。林醫師回答上人,我們認識很久了,以前在美國就同住加州北嶺。

那時,我跟慈倫講,上人頭腦真清楚,一直知道我還不是他的弟子。另外,我認識德宸師父也很多年。當我第一次回臺灣參加營隊時,德宸師父看見我,就笑著大聲說:「已等你等了十八年了。」

二○一五年,回臺灣受證的前一個晚上,拿到受證的名牌,讓我們校對名字是否正確?我看名牌上的法號竟是「濟理」,我很高興馬上打電話給慈倫。我心中曾再三祈禱,希望師父給我法號濟理,沒想到真的如願以償。於是,我們夫妻兩人的法號合稱就是「慈濟倫理」,除了深深感恩外,也期許我們日後能更用心,同行菩薩大道。

 

【推薦序】

相交七十年

◎陳瑞珠

我和慈倫五歲時,一同啟蒙於臺北市松山區饒河街上的基督教會幼稚園,相交至今耄耋之年,已七十個年頭,這緣分與淵源非一般可比。

幼園班兩年後,我們一同進入松山國小就讀。六年十二學期小學生涯,慈倫始終榮獲第一名並擔任班長。她聰穎向學,課外活動也活躍,興趣多元化發展。我們放學後和其他同學競賽寫課業,大夥兒一起看歌子戲、在防空洞內演歌子戲,也靜靜地在基隆河畔竹林邊石階上玩家家酒,那時已會用竹葉包泥沙粽子。

快樂童年時光飛逝,我倆又同時考入北一女初中部,她在和班,我巧在隔壁的平班。放學後,我幾乎天天到她家寫功課,愈是面臨考期愈禁不住愛閒聊。有時在她的房間睡著了,直到家中女傭來接我回家。

高中、大學,雖然我們不再同校,但依然經常找時間結伴郊遊、喝下午茶。貴在能常切磋各種大小事,也彼此傾訴青春美夢與迷惘。在我的眼中,慈倫處事果斷,觀察一針見血,稱得上優秀智慧;但她無時無刻地謙虛,覺得自己沒什麼特別處,但是又不同於一般閨女們,她喜歡看中外偉人傳記。

一踏出大學校門,慈倫就披上了少女們夢寐的純白婚紗。從此成家立業變成了我倆嶄新的話題。成家,她曾一句話開啟了我婚姻的幸福之門,告訴我說:「對方愛你最重要!」讓我肯定了忠厚的外子情感。

立業,當外子二十五年公職退休,想移民美國開創事業的第二春;她一句話幫我們加油打氣。「你們在美已先有穩定的工作,這是最扎實的基礎。有的人只能等到移居地才開始慢慢找工作。」至今我們夫婦美滿定居美國已近三十年,很感謝她當年的鼓勵。

慈倫婚後相夫教女有成,以現代女性,竟能擁有包括百歲人瑞的四代同堂大家庭,誠屬難得。當她的兩個女兒相繼進入東西岸名大學住宿後,成為空巢族的她想要突破,幾經摸索,最終智慧地選擇進入慈濟,從此整個人脫胎換骨轉為成全大愛。

她放下身段,清掃街道,四處募款,教手語,做志工;更到全球各地演講、賑災。二○一○年三月底,她因為剛好趕上最後一批海地賑災團,將籌畫許久參加小女珊蒂在美結婚典禮的行程臨時取消。二○○○年時,她擔任慈善組長,代表慈濟贈書給許多美國小學,也持續更關懷各地法親,諸多善舉。

進入慈濟的慈倫,人生境界大幅擴展提升。理家外,全心投入公益,個性也豁然開朗;我們彼此不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了。慈倫與我先後來美,如今又分居南北加州,全年相聚不易;慈倫奔波慈濟,無事我們也疏於聯絡。我倆已擴充小愛為大愛,不老的精神,期盼世代相傳。在此祝福她能日日暢行菩薩道,闡揚大愛理想。

今榮幸蒙她厚愛邀稿作序,遂不揣鄙陋,義不容辭粗寫此序;若能蒙讀者抬愛相知,是所萬幸。

 

【作者序】

小故事,大紀錄

◎陳美羿

認識慈倫有二十多年了。印象中的她,是一個端莊而不呆板,活潑而不輕浮的人。在人群中,她就是笑瞇瞇,靜靜聆聽的那一位。但只要她一開口,總是中肯又圓融,讓人點頭稱是,滿心歡喜。

二○二○年初,她和先生回臺灣探親,跟我提起「想把北嶺慈濟歷史寫下來」。我想,與其只寫她住的北嶺,不如就擴大範圍,把慈濟在美國走過的足跡,藉著資深的慈倫故事,做個紀錄吧!

記得是在內湖園區,我找了環保站的回收紙,跟慈倫隨機討論,發現她的家庭,是光復後臺灣社會的縮影,很有「亮點」。

移民美國後,除了先生和兩個女兒,還有公公、婆婆和老阿嬤(祖母),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慈倫打理得有條不紊,和樂融融。

認識慈濟之後,她一頭栽進去,先是在洛杉磯跑遍了;爾後承擔「外州總協調」,在美國天上飛來飛去;之後,她更像飛天菩薩,到世界各國做交流、賑災……

早年慈倫擔任慈善組長及公關,負責急難救助及協調,個案故事說不完。

我和她一起把大綱列下來,動了個腦筋,找幾位高手一起來完成這本書,於是郭寶瑛、陳怡伶、王鳳娥、高玉美、林秀蘭,被我網羅過來,組成採訪撰稿團隊。

慈倫回美國之後,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還好拜科技之賜,透過通訊軟體群組的視訊,我們可以在雲端做訪問。

一時間,幾位採訪者排山倒海的訪問,像大浪般把慈倫沖得幾乎沒頂。幸好她有保存舊物的好習慣,經過幾次搬家,這些「寶貝」都捨不得丟掉。只是沒有分類,她在車庫沒日沒夜地翻閱,雖然辛苦,卻說是好難得、好開心的回憶。

大女兒嘉方加入了採訪的陣營,她曾在美國總會擔任公關五年,熟悉慈濟的歷史,找資料也是一把好手。

慈倫是一個隨緣、低調的人,美國志工新人輩出,她就退居第二線。但還是跟著慈濟脈動,事事參與,樂於配合。美國幾次重大事件與災難,慈濟不缺席,我們也藉慈倫的小故事,留下大紀錄。

本書在二○二○年中已全部完稿,但是全球疫情嚴峻,慈倫賢伉儷回不來,我們也去不了美國,所以遲遲不敢付印。只期待災疫早日消弭,這本越洋採訪的書可以和大家見面。

我要謝謝其他五位採訪撰稿者,除了我之外,她們都是「奶奶級」的人,常常在大家視訊談話時,不時出現「萌娃亂入」的情況,實在好可愛。

還要謝謝慈倫一家人,以及編輯群,更要謝謝閱讀的您!感恩!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我會到 ──王慈倫的志工人生”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

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