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慈濟付工資,讓孩子去讀書,沒想到是『來真的』。」一傳十,十傳百……滿納海老師拉榭說:「感謝慈濟為我們縫合了戰爭帶來的傷口。」
慈濟志工胡光中說:「希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愛的種子會發芽,長成愛的大樹,結出愛的果實。」
主麻教授說:「這些孩子會成為太陽、月亮、星星;他們會成為沙漠中,旅人最需要的那一杯水;他們會成為社會的楷模和典範。」
證嚴法師期許:「希望孩子們的認知不只是戰爭、轟炸、死亡、逃難……透過愛的滋養,能將他們心中仇恨、怨懟的根苗拔除,再種下愛。」
慈濟在土耳其關懷敘利亞難民,從慈善、教育,到醫療、人文,為人間拔苦譜寫合作篇章。希望本書的出版,讓世人了解——戰火無情,人間有愛。
目錄
〔推薦序〕人間煉獄中的一線曙光 張景安
〔推薦序〕完成愛的任務 劉效成
〔自 序〕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陳美羿
楔子 敘利亞難民的悲歌與救贖
篇一 八千里路雲和月
篇二 漂洋過海來看你
篇三 牽你的手寫下愛
篇四 長出新芽迎微風
篇五 遷徙者健康中心
篇六 花道茶道很療癒
篇七 真主阿拉的禮物
〔附錄一〕土耳其大地震
〔附錄二〕神鵰俠侶
土耳其慈濟志業大事紀
推薦專文
【推薦序】
人間煉獄中的一線曙光
◎張景安
敘利亞自二〇一一年內戰爆發後,因衝突延長及多國角力,使得該國近半數約一千一百萬人口,被迫在境內流離或成為境外難民。
敘利亞難民危機,被視為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人道危機,來自各國的國際組織前仆後繼,提供敘利亞難民不同程度的援助。
對多數國人來說,敘利亞是一個陌生且遙不可及之地,但令人感動的是,距離八千公里之外的我們,並未缺席此次國際人道援助。
自二〇一四年中起,在土耳其臺商胡光中夫婦、余自成以及敘利亞主麻老師的奔走下,臺灣於土耳其伊斯坦堡難民的援助救濟,已服務超過一百五十萬人次;此義舉不僅受當地政府認同,亦被世界看見及讚許。
個人有幸於土耳其進行研究期間,受到胡大哥夫婦照顧,並數次參與慈濟於當地的活動。所見所聞,對敘利亞人民之苦深感痛心,對胡光中夫婦之義行則深感敬佩。
胡大哥曾對我說他開始這些活動後,便很少去辦公室;新進員工看到他,甚至不知道他是公司老闆。還聽他述說經歷過的許多危險事蹟,但是他們夫婦仍無所畏懼,實是令人景仰;他們臉上散發出的快樂及生命價值,是不言可喻的。
本書作者陳美羿為撰寫此書,親赴土耳其參與慈濟發放活動,並訪談當地的志工及敘利亞人民,返臺後又繼續追蹤相關的人事物。樸實的文字,道出了敘利亞人民八年多來沈重的痛,閱讀文字,受訪者的言行感受躍然紙上,彷彿身歷其境。
臺灣目前人民生活情況,雖非大富大貴,相較於多數國家,已是名列前茅。一九四九年後出生的人,「戰爭」一詞是個陌生的詞彙,即便如此,能去苦他人之苦,痛他人之痛,實乃同理心之表現。
在生活水平上升之際,如何提升人文素養及道德情操,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仁義道德人人會說,但不同於那些嘴上功夫,此書中所記載的是真實的人道精神實踐與表率。
如同《古蘭經》第五章第三十二節中所示:「凡枉殺一人,如殺眾人;凡救活一人,如救活眾人。」對於需要援助的人們,無論認識與否,皆該抱著無望回報之心予以支持。
此書的問世,不僅對慈濟於土耳其的義舉及敘利亞難民情境有詳盡的紀錄,同時是一個人文精神的展現。相信此書能在紊亂紛雜的當前社會中,提供富含感恩情懷的正面能量。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推薦序】
完成愛的任務
◎劉效成
二〇一七年八月,我第一次踏上土耳其這個歷史悠久、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不是去參訪舉世聞名的藍色清真寺或博斯普魯斯海峽。而是代表臺灣慈濟基金會去探望一群未曾謀面的敘利亞難民兒童,希望能幫這些飽經戰火蹂躪、逃到異國的孩童,找到一個新校舍——滿納海國際學校的新家。
時光倒流到二〇一一年初,敘利亞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響,原希望爭取民主自由的反對派與政府軍間的衝突蔓延全國,最終演變成內戰。這個人口數比臺灣稍低的文明古國,繁華古城一夕間變成了殘垣廢墟,造成數百萬人民流離失所,流亡鄰國。
就在此時,離敘利亞北部邊境一千多公里的土耳其蘇丹加濟市,三位在土耳其經商的臺灣慈濟志工——一對穆斯林夫婦及一位佛教徒,為援助敘利亞難民,展開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第一次跟胡光中交談是在二〇一六年十月,他們夫婦回到花蓮跟慈濟慈善基金會同仁分享如何在土耳其幫助敘利亞難民的故事。當時胡光中夫婦及敘利亞主麻教授已借用土耳其學校,為敘利亞難民孩童成立了六所滿納海學校。但土耳其法令改變後,將滿納海學校校長都換為土耳其人,並規定必須用土耳其語言教學。為讓敘利亞兒童能繼續用自己的母語阿拉伯語接受教育, 他們不斷尋覓建校的土地。
此時,卻發生令人震驚的土耳其流產政變,造成兩百多人死亡。因此政變,胡光中夫婦暫時無法回到土耳其,讓處境更加艱困的敘利亞難民以為胡光中夫婦已放棄他們。
十月二十二日凌晨,胡光中收到滿納海學校三校校長代表全體師生來信,這封信讓他徹夜難眠,第二天一早胡光中掉著眼淚分享來信內容。信中聲聲呼喚:請求慈濟、請求胡光中,不要放棄他們。
雖不曾見過任何一位敘利亞人,但我的心卻跟著哭泣,感受他們絕望的心聲。我不知道能為這群苦難的人做些什麼,只能默默地為他們祈禱。我深深體會證嚴法師所說的,「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雖然相隔千里,彼此種族、宗教、語言不同,但那分愛與關懷是心心相連的。
時序進入二〇一七年年中,眼看又要進入新的學年。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援建學校的校地因種種因素尚未確定,如等建校完成,孩子又需再等待一兩年,因此思考是否租用大樓來辦校?經請示通過後,成就後續滿納海國際學校大樓租約簽署的因緣。
八月的土耳其陽光普照,見到在土耳其的慈濟鐵三角(胡光中、周如意夫婦及余自成)外,也見到伊斯坦堡省蘇丹加濟市阿里市長及他的兩位得力助手——衛生局長及教育局長。
阿里市長非常和藹可親,透過翻譯表達他非常感動遠在千里外的臺灣慈濟人,願意對非親非故的敘利亞人伸出援手。他希望退休後能加入慈濟成為志工。若非阿里市長的協助,慈濟在土耳其蘇丹加濟市的義診及助學工作將無法順利推展,這一切都要感恩阿里市長的擔當。
最晚開學日為十月初,即使馬上簽定租約,大樓還需裝潢及通過各種消防安全檢查,直覺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還好有胡光中之前的努力,在各方面結的好人緣。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突破萬難,化不可能為可能。
作者陳美羿文筆流暢,有機會先行拜讀此作,對慈濟在土耳其援助敘利亞難民的緣起及經歷,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對過程中所有投入的人致上最高的敬意。「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只有走入苦難,才能體會付出的感動與感恩,也更珍惜平安生活時,要知福惜福同時再造福。
記得一位土耳其前國會議員說的話,「真主阿拉教導穆斯林要像兄弟般彼此友愛」,在遠從八千公里外來幫助敘利亞人的臺灣佛教慈濟人的身行上,我看見了阿拉的教導。
愛讓我們相聚在這,也衷心祝福敘利亞人能早日離苦得樂,重建家園。
(本文作者為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
【自序】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陳美羿
二〇一八年十月中,我突然接到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委託——去土耳其採訪慈濟志工幫助敘利亞難民的故事。編輯說,土耳其聯絡處負責人胡光中正在花蓮,有兩場演講。我立刻從臺北趕過去,聽他說起四年多來幫助難民的經過,真是高潮迭起,而且「亮點」很多,感覺寫起來應該會很精彩。
十一月初,志工文素珍陪我飛去伊斯坦堡採訪一個月,回來繼續追蹤。我才知道,四年多來慈濟志工為難民所做的,不是阿拉丁神燈變魔術般,一下發放救助六千戶;一下辦出一個國際學校;一下辦出一個義診中心……
土耳其的慈濟人只有胡光中、周如意夫婦,加上余自成三個人。一路走來,都是崎嶇坎坷,步步艱辛,但是他們秉持大無畏的精神,披荊斬棘,一步一腳印走出耀眼的成績,不但受到土耳其政府肯定,聯合國和歐盟也來請益、學習。我只恨自己笨拙,無法表達他們的堅苦卓絕於萬一。
胡光中是一個穆斯林,擔任慈濟在土耳其的負責人,我曾問他有過掙扎嗎?他說當然有。但是證嚴法師的「大愛無國界」理念,讓他破除疑慮,並勇於承擔。
二〇一四年,胡光中發現原來伊斯坦堡也有敘利亞難民之後,就一頭栽進去。因為父母都是幼年時,跟隨長輩從大陸逃難來臺的,所以胡光中自承是難民的後代。而他在利比亞讀書的時候,親歷美軍轟炸和物資缺乏的景況,所以他對難民的處境,更能感同身受。
四、五年來,最大的支持力量,首先是來自證嚴法師和全球慈濟人;還有土耳其籍的阿里市長父子及友人;敘利亞籍的主麻教授和他帶領的大批難民志工。
胡光中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因緣前定,他感恩真主阿拉,讓他有機會去幫助敘利亞難民。豪邁的他,其實是個思慮縝密的人,碰到天大的困難,總在他談笑間化解。他說過:「我要多結善緣,不樹敵。」但是面對太過無理性的惡劣行徑,他也會放話:「絕不輕饒。」
談起少數的牛鬼蛇神,有想從他身上要好處而不果的、有想享有特權而無法如願的,因忌妒而抹黑、毀謗、攻擊,無所不用其極。面對這些人,他說:「我很同情他們,他們真可憐。」
認識胡光中將近二十年了,但就這幾個月的相處和深入訪談,我才真正知道什麼是穆斯林?更由衷地佩服他。我想用「能受天磨方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來形容他,應該是最恰當的吧!
我從土耳其回來以後,變得敏感而脆弱,看到什麼都想掉淚。比如路上奔馳的車輛、花園邊上的貓貓狗狗、攜手散步的老夫妻、擦身而過的嬉鬧小朋友,尤其是夜大樓透出來的燈光,我凝視久久,垂淚不已。我流下的,是無比感恩的淚。生長在臺灣,幸運又幸福,能不感恩嗎?
一九四九年的臺灣,殖民五十年的日本人走了,國民政府來了。百廢待舉的蕞爾小島,從接受外援的貧困,到戮力奮鬥致小康,再到今日的豐足富裕。七十年,我親身見證它的蛻變。
七十年太平的日子,記憶中有過幾次的事件、幾次的學運,幸而都是雖有動盪,但終究平息,算是有驚無險。臺灣逐漸邁向改革、進步,儘管一直有不少的論戰,但政權轉移、輪替,都是在和平中進行。這是臺灣民主成熟的果實,也是臺灣人的幸運和驕傲。
七十年的太平歲月,我的生命中沒有戰爭。只在報章雜誌、電視、電影中看到過,畢竟都不是真實發生在我身邊的。
在土耳其,近距離接觸到敘利亞難民,看到劫後餘生的人。聽他們講坦克掃射、飛機轟炸、狙擊手、逃難、死亡。他們控訴並祈求:這些慘痛,要讓世界都知道!讓大家都知道!
訪談過程中,生活在幸福寶島的我,除了敘利亞,還和幾個遠在數千公里外的國家有了奇妙的連結。胡光中留學八年的「利比亞」、上門向慈濟求援的「葉門」司法部副部長、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青年穆罕默德,這些國家都是連年征戰、飢餓、民不聊生;還有匆匆來去的希臘,那個愛琴海邊美麗又曾經破產的國家。
這些都是我難以想像的,一生平平順順,生長在社會安定、經濟富足的臺灣,碰觸到那麼強大的悲慘能量,有幾次幾乎讓我招架不住。
兒子子豪問我:「你是情緒陷溺,若無法自拔,要不要去看心理醫師?」最後他問我:「想想看!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子豪陪我觀賞《私人戰爭》,那是任職星期天泰晤士報的戰地記者,美國籍的瑪麗.柯爾文的傳記電影。瑪麗三十年來像飛蛾撲火般地奔赴每個戰場,目睹戰爭現場的她,因為痛苦得受不了,曾經酗酒,甚至想輕生。
她在斯里蘭卡失去了一隻眼睛,二〇一二年在敘利亞霍姆茲失去了生命。罹難前,她冒險直播給BBC、CNN、ITN NEWS,一小時之後,因衛星電話被鎖定轟炸而殉職。瑪麗曾說,她的工作就是「做一個戰爭見證人」,最後她用生命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了世人。
有人推薦我看《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作者薩瑪.雅茲別克是敘利亞女記者,原已流亡巴黎,卻三度偷渡進出故國,親眼目睹遭到殘暴蹂躪的無辜民眾。
她出生入死在採訪報導之外,唯一的訴求就是「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敘利亞內戰的真相。
雖然我不像兩位女士那樣走上最前線,但是我很清楚,我的任務也是要告訴世人,戰爭是多麼愚蠢、殘酷。戰爭沒有贏家,唯一的贏家是「破壞」和「死神」。
同時我也要告訴大家,戰火無情,人間有愛。敘利亞內戰,雖然有些國家袖手旁觀,但是鄰國的約旦、黎巴嫩、土耳其都伸出援手。尤其是土耳其,接納超過三百六十萬難民,這個溫暖的擁抱,將在歷史上永遠留下一筆。
我更要告訴大家的是,哪有災難?慈濟就在那!敘利亞難民的悲苦,遠在八千公里外的臺灣沒有缺席!
成立五十三年的慈濟,濟助過九十多個國家。無所求地對敘利亞難民傾力救援,證嚴法師帶領全球慈濟人做後盾;胡光中做前鋒執行,旁邊還有菩薩伴侶周如意、知心摯友余自成。他們不但做生活物資上的濟助,還有真心的愛與陪伴,更重要的,就是證嚴法師期許的,拔除難民們心中的仇恨,種下愛。唯有愛,才能救贖。
英國女作家伍爾芙曾經說過:「一切不曾發生,直到它被記述。」是的,留下紀錄太重要了。因為這是一個大時代的歷史,也是慈濟的歷史,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心力,詳細訪談、仔細比對、查證資料,務必做到精準無誤,如實地寫下來。
二〇一二年底,子豪去約旦一個月,採訪慈濟幫助敘利亞難民的事蹟,二〇一四年出版《烽火邊緣愛的約定》一書;而我這個母親,像接棒似的,有緣撰寫本書,也是幫助敘利亞難民的故事,只是地點和人物換成了土耳其。
我們希望讓世人都知道,戰火無情,人間有愛。更希望數十年後、甚至數百年後,有學者要研究敘利亞內戰,不止研究戰爭,還要發掘其間多少人伸手救援的美事。或許這兩本書是可貴的文獻,可以提供研究者一些線索和資料。特別是佛教和伊斯蘭教毫無違和地攜手同行,是多麼令人動容的事。
最後我要說的是,生在臺灣,無比幸福。願大家珍惜、疼惜這塊土地。天佑臺灣!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