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

特價

走過311 重新定義幸福

NT$400

包藏著甜蜜與痛苦的記憶,在渺茫無助中生起微微的希望……
日本「三一一」之後,災區除了翻湧出傷痛與感人的故事,也提醒人類重視天災與人禍的共同議題,並從中學習謙卑。

※本書分上、下二冊,不拆售

作者:葉文鶯、凃心怡、李委煌等
攝影:蕭耀華、林炎煌、黃世澤等
ISBN:978-986-6644-65-8
2012.3初版/上、下冊/632頁/15×21公分/平裝/彩色

10 件庫存

80折 省下 NT$100

描述

「一千萬人死亡只是一項統計數字,一個人死亡卻是一場悲劇。」基於這個新聞界論點,擬從日本「三一一」重大災難事件聚焦,鎖定不同身分的採訪對象,如:災區倖存者、官員、救災與重建工作人員,以及日本與臺灣慈濟志工等,由不同觀點勾勒、描寫並試圖解釋這個災難事件,及其對個人所產生的影響;結合外在時空環境的變化、慈濟賑災關懷行動,呈現浩劫後的生命故事、真實見證與啟示。

包藏著甜蜜與痛苦的記憶,在渺茫無助中生起微微的希望……日本「三一一」之後,災區除了翻湧出傷痛與感人的故事,也提醒人類重視天災與人禍的共同議題,並從中學習謙卑。


 

目錄

【上卷】

〈推薦序〉貼近受災者才能描寫出的真實感  東京碎片(uedada)
〈序〉絆 生生世世            張秀民

心碎海岸線
踏上嗚咽大地              李委煌
避難生活 把元氣找回來         李委煌
思念 沈入大海的家園          凃心怡
化作千風 愛永在            林玲悧

傾聽十萬個傷心故事
奉上「災害御見舞」           李委煌、凃心怡
【岩手縣陸前高田市】
期待杜鵑盛開            張晶玫
【岩手縣釜石市、陸前高田市】
展開不可能任務           李委煌
【岩手縣大槌町、山田町】
鄉親們 Ganbaro!          陳怡伶、許麗香、林美雲、陳秀玲
【宮城縣氣仙沼市】
心心相惜              胡青青
【岩手縣大船渡市、宮城縣南三陸町】
愛,讓世界更美           高芳英
【宮城縣東松島市】
破涕為笑的神奇力量         陳秀雲、林瑋馨、魏淑貞
【宮城縣石卷市】
恩返し               林玲悧、陳靜慧
復興祈福 用愛祝福           許麗香、陳靜慧
真誠鼓勵 讓我們勇氣倍增        受災鄉親來信

元氣,來自有愛
朝顏柔情——日本慈濟分會娘子軍     凃心怡
願能貢獻更多——陳量達         葉文鶯
看見樂觀與勇氣             陳雅琴口述/葉文鶯採訪
無法背負 卻能陪伴           黃素梅口述/葉文鶯採訪
謙遜柔韌 打開賑災路          陳植英口述/葉文鶯採訪
持續心靈充電              謝玉潔
堅強如鑽                鄭心怡
不再只是過客              梁庭暟
在付出中學到的事            長堀克哉口述/葉文鶯採訪
全球集福,為日本祝福          人文真善美志工
溫柔深耕二十一年——日本慈濟分會    凃心怡

附錄
「東日本大震災」慈濟賑災大事紀
「東日本大震災」慈濟援助項目統計
日本慈濟志業大事紀

【下卷】

〈序〉雪花飄落 櫻花綻放的春天就不遠了  許麗香

比海浪勇敢的人
海嘯歷險記               葉文鶯
搭上雨霧中的東北巴士          葉文鶯
僧侶也有煩惱              葉文鶯
珍惜「平凡」的日子           葉文鶯
在災地種上幸福             葉文鶯
美麗重生                葉文鶯
穿越四十五號公路            葉文鶯

懷著希望走下去
三一一櫻花線              凃心怡
最幸福的事               凃心怡
福島人「核」去何從           凃心怡
雙葉町人的故鄉夢            慈皎、林家慧

【推薦序】
貼近受災者才能描寫出的真實感
◎撰文/東京碎片(uedada)

有不少日本媒體報導過,臺灣對日本三一一災區的捐款額達到世界最多;可是,只有很少媒體提到,一群臺灣人為三一一災區做了進一步深入的志工活動。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這個在日本鮮為人知的團體,災後陸續有四千多名志工,帶著各國募集的捐款以及物資,自費自假訪問日本東北三縣災區,親手將臺灣及全球的愛心送至受災民眾手中;並且這項行動長達九個月。可是很遺憾的,這個事實還不為一般日本人所知。
老實說,我也是看了這本書才得知臺灣慈濟基金會為日本災區做到的支援活動,感到非常內疚。雖為時已晚,我還是要向慈濟人衷心致謝。
當然,日本國內也募集到相當多的捐款。可是根據報導,分配方式過分拘泥於公平,使得有關業務曠日廢時,結果嚴重耽誤了實際支付。
不僅僅是捐款一事,復興計畫、處理瓦礫、支援企業都遲遲未行,各項工作難以順利進展。
我天天聽到這種話,已經聽膩了;另一方面,也內疚地想:「自己也沒有做到什麼有益的事情。」而在本書中提到的慈濟,他們的態度和行動,很像對日本說:「有說三道四的工夫,怎麼不去多幫助一個人?」讓我深為敬佩。
我覺得,日本社會救援弱者的機能不太高。雖然有不少個人對弱者懷有愛心,但一旦聚成群體,這些愛心很難反映到實際行動;光是「加油」、「絆」這些口號盛行,而發揮不了推動社會的力量。日本也應該儘快建立更有現實性的應急救人機制,蓄積經驗。
我寫得有點離譜了,要把話題換到書的內容。
我想,本書對受災民眾的描寫非常出色。我雖懂一些中文,但還是一個住在日本的日本人;這本書也畢竟是「透過老外的眼光看到、用老外的語言寫到」的災區報告。
可是,這本書當中提到的受災民眾對話、表達感情、行動的樣子都很生動、很具真實感,讓我覺得就像看見他們的神情、聽見他們的聲音一樣。
這一年,我透過電視看過不少三一一受災民眾的報導和紀實節目,但這些大多過於強調受災民眾一個屬性,就是「被迫身在異常情境的特殊人群」。
其實,這些情況是不得已的,因為這些節目的企畫通常包括「要展開對政府和行政方面的批評,並激發觀眾問題意識」的意圖。所以,它們的內容也往往會偏於注目受災民眾的困境,和圍繞受災民眾的種種不合理條件。
而本書是由外國人製作的,並且與政治無關,自然不含批評日本政府和行政的意圖。但,我也不認為此書只不過是一份慈善團體的活動報告。
我透過本書推測到,在本書介紹不少受災民眾的葉文鶯女士,不僅僅是採訪受災民眾,自己也參與志工活動,幾天間與每個採訪對象一起行動,期間與他們交換了很多對話;加上與他們的朋友、親戚見面談話,也採訪他們的生活。
這樣精心周密、貼近對方的採訪方式,就給受災民眾的人物形象加上真實感和親近感;讓讀者重新想起,災區並不是什麼特殊地域,而是有跟你一樣的老百姓,天天維持生活的另一個地方。
我冒昧地推測,這一態度是來自慈濟基金會所有活動的基本思想——「要幫助身在困境的人,喊再多口號、概念也沒用,最重要的是提供實體援助」、「可是其背景一定要有與對方的心情交流」——我猜想,慈濟在多年的活動培養了這樣的志工理念,又依靠每位成員堅固的意志和領導人的統御力,把理念變成實際行動。
這些年來,日本有愈來愈多的人關心社會貢獻,也在三一一後開始關心志工活動。可是這些熱潮還擺脫不了「流行」的地步。我還沒聽說過,日本哪些志工團體如慈濟那樣具有堅實的組織、方法論和持續性。
現在有不少人士提出警告,日本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還有,氣候變動所引起的種種天災屢次發生,今後也一定會出現不少所謂的「受災民眾」;加上現代社會的弊病會使很多民眾陷入苦境……總之,今後日本大概有愈來愈多的人在物質、精神兩方面需要別人的幫助。
我不知道,像慈濟那樣基於宗教的救人機制會不會符合日本社會;可是,慈濟為三一一受災民眾的支援作法,必定包含很多值得日本學習的。何況,臺灣是日本最重要的鄰人之一,日本人應該認識到臺灣更多事情,當然包括慈濟在內。

(本文作者為日本人,在東京從事廣告工作,擅長透過廣告文案觀察社會脈動和居民心情;著有《日本創意文案》、《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等書)

 

【序】
絆 生生世世
◎撰文/張秀民(日本慈濟分會執行長)

我來日本超過三十年、參加慈濟二十年,從沒想到日本會發生這樣大的災難,讓人深切體會到: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來?沒人可以掌握。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多,我們正在東京新宿的會所籌備幾天後的營隊,突然一陣搖晃且持續不停,大家很震驚,知道正經歷一場極大的地震;當電視上出現大海嘯,將東北沿岸的車子一輛輛沖走,那如同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節,活生生展現在我面前時,更明白為什麼證嚴上人要我們「虔誠祈禱大懺悔,募心募款誠齋戒」。
下午四點多,上人透過視訊關懷我們的安危,並叮嚀日後勘災、賑災時要注意安全;給我很大的依靠及力量。
那幾日餘震不斷,還有幾起震度很大;但我們沒有時間緊張,不斷找尋可以付出的管道。許多志工自動趕來會所待命,不眠不休,令人感動;而持續不斷來自上人與全球慈濟人的關心,更教我淚不能止。
由於福島發生核災,臺灣親友一直問:要不要回臺?什麼時候回臺?我根本沒想到「回臺」兩個字,想到的都是如何對東北受災民眾盡一分心力?如何去膚慰受傷的土地?
我也輕聲問女兒:「你想離開日本嗎?」
「媽,如果日本已經污染了,那又能到什麼地方去?我不會離開日本的。」女兒如此回答。
有哪個地方是真正安全的嗎?答案沒人知曉。
住在關東地區已三十一年,我一直對日本人的整潔與守法精神印象深刻;但也感到他們非常客氣,雖在微笑卻感受不到熱情與真心,也覺得很難交心。
但這次大地震後,大家相互關懷,還有人到百貨公司買東西送到自衛隊,拜託他們轉到災區民眾手中。這讓我很震撼——原來冷靜的外表下,有這麼一顆炙熱的心。
交通便捷可說是全世界第一的東京,此次地震幾乎癱瘓。然而電車停擺,大家仍井然有序地走路上、下班;少許電車恢復時,有秩序地排隊等候。在災區,每人分配一瓶水就是一瓶水,手機僅允許充電十分鐘就是十分鐘,沒有人抱怨。
自制與刻苦,冷靜與韌力,這就是日本的實力;儘管災情如此慘重,我深信以這分面對危機的態度,一定能很快再站起來。

一碗熱食,百分百的愛

日本是個福利國家,政府很有危機意識,對各種災害處理也訂有縝密的標準作業流程;但這次災難實在太大了,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所以儘管外國慈善組織要在日本賑災有重重困難,慈濟人想的不是「能不能做?」也不會擔心「做得了嗎?」而是如何「突破萬難去做」;把握每一個機會,使命必達。
沒想到災後第五天,我們能進入災區煮熱食。三月十六日,我們從東京出發到北邊一百三十公里的茨城縣大洗町煮熱食。一碗熱食,包含的是——幸運得到通行證及燃料,是香積菩薩一夜無眠的準備,女人變超人地挑水、扛工具。
災後,居民大多吃飯糰或乾糧,當他們聽到慈濟將供應咖哩飯和味噌湯,都露出了歡喜的表情。一碗熱湯,對他們來說應該期待很久了,海風驚人、氣溫不到攝氏十度,但排隊的居民沒有一絲不耐。
感人的鏡頭是——風雨中,當我們帶動「祈禱」歌唱時,分不清他們臉上布滿的是雨水還是淚水。一位女士說:「雖然不懂歌詞意涵,但旋律很好聽,讓我想流淚……」
慰問居民時,他們都說自己還好,雖受海嘯侵襲但家人平安,房屋進水如今已退去留下泥沙,電力恢復,只是沒水沒瓦斯。「想到東北的宮城、岩手,犧牲了那麼多人,就很難過……」說著說著,一些主婦不停地淌淚。
大洗高中因為交通中斷而停課,十多位高一學生主動來幫忙搬運物資,並且連續兩天協助慈濟發放,以當志工為榮。也碰到幾位日本僧侶,他們是日本佛教青年會的會員,災後立刻由全國各地趕到災區,希望能讓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慰,也想改變日本一般人認為佛教只是在為人辦喪事的印象。
一位婦人拉著我的手,用中文說「我愛你」。那一刻,我們感受到滿滿愛的歡喜——一碗熱食,百分百的愛。

真心付出,換來信任

日本人不輕易接受別人幫助,何況是不認識的人,所以一開始要取得他們的信任、讓我們到避難所發放,是很困難的,大部分都回應「不需要」,表示他們有足夠的毛毯和物資。直到一間避難所開了門,慈濟人進去彎腰告訴大家:「對不起,我們來晚了!」親手為老人家披上溫暖的披肩,老人家當下哭了;他們才感受到慈濟人真誠付出的心。
慈濟能進入東北重災區發放,關鍵人物是岩手縣前議員三浦陽子。災後新幹線停駛,她連夜搭巴士來到東京慈濟會所,為受災鄉親求援。得知慈濟「親自發放」的原則,需要物資放置點以及可供十八位志工住宿的地方,她馬上拿起手機聯絡。由於陸前高田市建築物大多毀損,找不到旅館,學校體育館也用作避難所,三浦陽子不放棄,甚至聯絡自己朋友家;最後,終於找到松原苑洗腎中心的地下室。
三月二十二日,三浦陽子帶來了物資可以進入災區的好消息,促成慈濟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在重災區岩手縣大船渡巿、陸前高田市十三處避難所,展開第一梯次物資發放,嘉惠超過六千人。
三浦陽子的臉滿布風霜,但是眼睛明亮,讓人感受到溫暖,那一天她為縣民所展現的魄力,讓我感佩,也為慈濟打通進入東北災區之路。十月二十四日慈濟在宮城縣名取市的第七梯次發放,卸下議員職務的三浦陽子更加入志工行列,為受災鄉親服務。

離家千里,徬徨淚流

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輻射洩漏事故,周邊人家被迫撤離。其中,福島雙葉町一千兩百餘位町民,被遷移到離家鄉一千公里遠的埼玉縣騎西高校。四月二十七日,我們帶著毛毯、披肩、堅果、湯包以及環保餐具,來關懷在此避難的人。
一般人要進入避難所跟居民親近,並不是容易的事情;當我們獲准扛著物資進入時,不少居民見狀一起接力搬運;聽到志工恭讀證嚴上人的慰問信,有些原本躺臥的老爺爺竟起身端坐靜靜聆聽,還有人流下眼淚。
讓我不捨的是,有位小姐傾訴著,以前人生有目標,知曉面前有多少可以期待的事,也看到自己攢積了十萬、百萬的金錢;但此刻什麼都沒有了,眼前只有一個空洞洞的「零」……我們安慰她:「全球慈濟人都在為你們祈禱,你並不孤單!」
六月二十日再次到騎西高校關懷,沒遇到那位小姐,卻有機會認識三位主婦,問她們有沒有困擾的事?她們回答,三個月來共同生活,大家已像一家人;「最大的困擾是捐贈的衣服都太小了,我們的身材穿不下!」緊接著是一陣爽朗的笑聲。儘管離家千里、棲居避難所三個月了,她們豁達得讓人印象深刻。
町長告訴我,大家最大的期待,還是回到故鄉福島;但現實狀況是,輻射危機沒有解除,沒辦法回去……冷靜沈著的町長說到這,悄然淌下淚水。

「你們為什麼這麼溫柔?」

災後三個月,慈濟在東北重災區陸續展開大規模「住宅被害見舞金(慰問金)」發放。六月八日清晨,一百零九位慈濟志工從東京出發,抵達岩手縣北上市車站附近的旅社,準備第一梯次發放工作。
日本歌謠〈北上夜曲〉,描述北上河原那潺潺流水,訴說著主人翁初戀的風景。對於東北受災鄉親,我們此行滿載全球慈濟人的愛心而來,有著比「初戀」更深的愛與關懷——有美洲來的千羽紙鶴、歐洲寄到的祝福卡、臺灣小學生純真的畫,以及最重要的見舞金。
在岩手縣釜石市首次致贈見舞金時,牽著受災民眾的手,我們感覺像是家人的手,三個月來他們受苦了。日本民族自尊心強,志工都有默契不說「加油」了,因為他們已經苦撐了三個月;我們講「元氣」,請他們多保重。
一位身著橘黃色制服的救災人員,專程來領見舞金又趕回去重整災害現場。他的家園全毀,他的汗水和淚水令我們明白,我們給的不多,但愛的力量夠大。
連續四天發放過程中,發生幾件感人故事,令人笑中有淚。
志工們看到兩位老人家,排隊時相互凝視、又看著彼此的名字,然後喊了一聲、抱在一起。原來,中學之後他們就沒見過面,因來領取見舞金而相遇,這是五十年後的重逢!
五十年,半世紀的奇妙相遇。問他們第二次世界大戰跟海嘯,哪樣可怕?他們說,戰爭還有機會逃到山上,海嘯卻是生死一瞬間;本來想人生到這歲數沒啥希望了,可是臺灣遙遠送愛來,他們要保持健康活著,一起到臺灣感恩證嚴上人和慈濟人。
另一個感人鏡頭是,婆媳兩人領完見舞金後,媳婦一直哭。志工上前安慰,婆婆說,海嘯來時媳婦緊抓她的手往山上走,她謝謝媳婦救她一命。媳婦含淚說,她感恩兩人都平安,才能和婆婆一起來領慰問金。看著她扶婆婆離去的背影,實在很美。
另一位婆婆告訴我,她一個人住,大水沖走一切,連丈夫的骨灰都沒了!目前住在組合屋,身上穿的是妹妹給的衣服,慈濟這筆現金對她有非常大的幫助,她會好好運用;接著她含淚問我:「你們為什麼能這麼溫柔?」
另一位八十歲的阿公說,也許有些來領慰問金的人會以為理所當然,但他知道,日本曾經統治臺灣、侵略中國,「你們卻還能如此關心我們、來發慰問金;這三萬圓對我來說,比三百萬更有價值!」
還有位退休老師和田乙子,聽到慈濟「竹筒歲月」的歷史和精神,立刻表示要響應。志工就地取材趕製了一個竹筒,她投下千圓鈔又覺不夠,再投入五百圓;接著還穿上慈濟志工背心,大聲呼喚來領見舞金的釜石鄉親們一同響應。
六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災難滿三個月,志工與現場民眾全體默禱一分鐘,接著邀請大家一起唱日文版的「祈禱」,鄉親禁不住淚眼滂沱。我默默祝福大家——這三個月來,你們很努力,請不要哭泣;災難會過去的,慈濟的愛將延續。

連繫愛的「小原木章魚」

七月底,在宮城縣氣仙沼市致贈見舞金時,婦人千葉芳江寫完祈願卡後,帶我們探訪她居住的避難所。沿路野百合花靜靜地在山坡兩旁,展現強韌的生命力,繡球花也爭奇鬥豔地在原野中飄搖。
進入小原木中學校的避難所,災後四個多月了,在偌大的避難所,大家真的變成一家人!也許起先有諸多生活上的不方便,像是沒有隱私的尷尬;然而大家卻在相互取暖的過程,找到了心手相連的方法,那就是——接力完成線球娃娃。
一個又一個榻榻米上,隨處可見線球娃娃、線球、鈕釦等。原來,有位德國善心人士,將回收的毛球、鈕釦,拿來給他們做成章魚娃娃,紓解避難心情的同時,也能賺取生活費。
慈濟志工為了鼓勵他們,表示要買下這些線球娃娃。沒想到千葉芳江鄰床的星立即說:「送給你們!」她真誠地表示,提供材料的德國人會買回這些線球娃娃。
「這些娃娃都是小章魚模樣,是否代表幸運?」
千葉芳江笑著回答我:「我們也不知道是否代表幸運?但為了紀念在此地所做,特別將它取名為『小原木章魚』。」
星補充說:「我們是分工合作的,男士也有協助喔!他們的力氣大,負責編織章魚腳;有的人縫脖子,我則是將毛線梳好;芳江的眼光好,負責把鈕釦縫上。」
你梳毛線、我編織腳、她縫脖子、他配鈕釦,一條條不同表情的章魚娃娃就這樣完工了。失去家、失去親人的一群人,在避難所找到一雙雙可以取暖、可以緊握的手。
告辭的時候,他們依依不捨地一再感恩慈濟的見舞金。其實,我們的心也被「見舞」了——原來,人與人之間可以如此溫柔敦厚地相處。
臨別回首,我依然看見野百合花綻放最美的笑容,堅定地、熱情地凝視著我們。

因為愛,所以活下來

第三次見舞金發放開始,我們製作了祈福卡。
祈福卡上有慈濟歌曲〈祈禱〉、〈愛與關懷〉日文歌詞,以及證嚴上人法語,還有空白處讓民眾祈福、發願;有意願的人也可留下住址及電話,讓志工日後可以聯繫互動。此舉也促成後來順利舉辦茶會和歲末祝福。
大部分人都會寫下感謝的心意,也有人發願素食、戒菸。佐佐木直子含著淚將祝福卡交給志工,上面寫著:「人人都是相互牽絆著,因為有愛,所以活下來。我們根本沒見過面,但你們因為我們而來,真的很感謝!今日所接受的,來日我一定回報給受苦的人。人能夠活著,就是很美好的事!」
然而,十二月初到福島相馬市進行最後一梯次見舞金發放時,卻讓人很心疼——許多居民說,現在大家都沒工作,就算種植或捕魚,外縣市也不敢買……
核輻射的陰霾仍籠罩每一個人的心,福島居民對未來充滿惶恐。面對這般情景,我頓時無言,不知如何安慰他們?
截至目前為止,慈濟在東北的岩手、宮城、福島三縣重災區,總計致贈九萬六千九百六十四戶「住宅被害見舞金」。賑災期間,我常常想,全球三十九個國家慈濟人在雨中募款、在雪中呼喚、頂著烈日募愛心,我們代表他們到東北送愛,只有恭敬心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使命感」;承擔著全球慈濟人的託負,責任很重,但我們心無畏懼——上人每天的開示,給我們很大穩定的力量,而且全球慈濟人都在作我們的後盾。
從見舞金封套的設計、改了又改的上人慰問函,到發放時九十度鞠躬;慈濟人的用心,鄉親感受到了!因此,可以看到他們聆聽慰問信時流下眼淚;一聲又一聲說著「你們怎麼這樣恭敬」、「你們跟別的團體不同」……更有人因此加入志工行列。
讓我忘不了的是——一位鄉親隨著音樂唱〈愛與關懷〉時不停掉淚,志工趨前關心,她告訴我們,災後好幾天都泡在水中,身上僅穿著一件風衣,可怕的海嘯至今仍深深印在她的腦海;但是在這樣的時空下,唱如此感人的歌曲,她只想流淚、宣洩心中悲傷。看著上人慰問信時,她頻頻點頭說:「證嚴法師的關心真是一帖良藥,醫治了我的悲傷。」
長達半年的時間,和東北許多受災鄉親結下善緣,因此我們在十二月中旬,重回災區進行四場「復興祈福會」。
致贈福慧紅包的時候,有鄉親握住我的手,眼淚在眼眶打轉;他們捨不得放手,而我不得不放下,因必須祝福下一位。淚眼中,好像看見那個字——絆,在眼前揮之不去。
絆,對親人而言,是相依為命;對朋友而言,是心相契而形相依;對眾人而言,是命運共同體,心手相連。
絆,在我們與東北家人之間,也在所有志工之間,生生世世。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走過311 重新定義幸福”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

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