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

特價

書茶-茶知錄、茶域經緯 合購

NT$1,800

茶,不只是消費飲品,背後更緊密貼合台灣人民與土地。從二○一二到二○一八年的無數次現場訪談中,筆尖不自覺地沾上了農人們辛勤耕耘的汗漬與堅毅不撓的淚水,政治與商業則是台灣茶產業上方的無形縴絲!

★合購專案★
《書茶》 二冊盒裝套書
ISBN:9789866292996

《茶知錄》
撰文:潘美玲
攝影:安培淂、劉子正、顏松柏、楊子磊
編者:經典雜誌
ISBN:9789866292989
2018.04初版/ 240頁/ 19×26cm/ 精裝/ 彩色

《茶域經緯》作者:經典雜誌編著
ISBN:9789866292392
出版日期:2013.3初版
264頁/ 19x26cm/ 精裝/ 彩色

7 件庫存

75折 省下 NT$600
SKU A911-022N 分類: , , ,

描述

 

茶,不只是消費飲品,背後更緊密貼合台灣人民與土地。從二○一二到二○一八年的無數次現場訪談中,筆尖不自覺地沾上了農人們辛勤耕耘的汗漬與堅毅不撓的淚水,政治與商業則是台灣茶產業上方的無形縴絲!   

《茶知錄》一本與土地連結的茶香行腳。談的不是茶的時尚,卻是茶的時事,不是品味知識的傳遞,而是嘗試以人文角度,介紹台灣茶在產銷、食安、勞動人力、物種保育、技藝傳承、土地倫理等面向的內省外觀,希望每一個議題都能讓讀者繼續深思,品味一杯茶香的背後,我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茶願景?   

《茶域經緯》一本台灣人應知的台灣茶事。從多元角度探討茶的歷史、產製、分級和行銷,呈現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樣貌,標識出茶在歷史長河和全球範圍中的時空經緯,也透過追尋台灣茶的過去、現況與未來,一探令人驕傲的軟實力背後,其深刻的芳醇韻味。   

以精美書盒包裝,囊括台灣茶從茶園到茶杯的在地觀點、國際眺望。

 

【推薦序】

感性書寫、理性分析的《茶知錄》

撰文/陳煥堂(台灣烏龍茶專家,著有《台灣茶第一堂課》、《烏龍茶的世界》、《台灣蔬果生活曆》等書)

 

茶報導其實不太容易書寫,如果對這個行業沒有深入的了解,不是蜻蜓點水,就是風花雪月,更糟糕的是無中生有,甚至錯誤百出,扭曲了茶的正知。

過去曾經有過幾次跟媒體交手的慘痛經驗:認真受訪,刊登出來的文章完全「走鐘」,我沒說的,放上我的名字背書,我說過的,重點一一流失,這種缺乏信實的訪談經驗,讓我自此對媒體避之唯恐不及。

但潘小姐卻是我信得過的記者,為了探討台灣對越南茶的恐懼,她親臨甚至數度到了越南現場採訪,絕不是像其他人抄寫前人資料成文,她勤跑現場,虛心受教,是我見過最「頂真」的記者。

我曾經提出「高山茶綠茶化」的現象:高山種茶,茶菁品質雖然優異,但製茶有很大的問題,透過我告知,高山上的氣候、廠房條件,及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所導致的弊病,她因此多次探訪各大山頭採訪,與多位受訪者反覆求證,為讀者帶回第一手報導。因為我實事求是的龜毛個性,潘小姐除了多次到訪悉心採訪,文章完成後定會與我一一校對,確定採訪內容無誤之後,才予以付梓刊登,訪談到位、信實公正,這也是我很敬佩她的地方。

茶界是一個江湖,蜚長流短、是非很多,更需要翔實認真的報導。

許多人稱我為業界的大砲,因為我敢針對問題直言不諱,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例如眾人奉為神主牌的比賽茶,我直陳其中流弊,茶農為遷就評審,投其所好,卻因此背離了自己多年的認知判斷,更進而被消費市場牽著鼻子走,這對台灣茶的水平提升是一大隱憂。

此外,「精工濫製」是目前台灣茶最大的問題,許多披著烏龍茶外衣的茶葉,實際上卻是綠茶的內質,表面上看來,所有的工序都有做,但是卻都沒有做到位。一直擔心烏龍茶工藝的凋零,在製茶技藝的傳承,年輕人沒能跟上來,這也是我們這一輩應該,也需要努力拉拔後輩的地方。

我感覺像《經典》雜誌【茶知錄】這樣的人文類報導是非常好的,對茶業界饒有裨益,感性的書寫、理性的分析,使台灣增加更多懂茶的人口,懂得喝茶品茶,更懂得辨識茶的真偽斤兩,產業也將有更正向的發展。「茶烏烏,價錢隨人唬」這個俚語,或許在未來可以不再繼續心酸地流傳。

 

 

【自序】

一本用腳寫出來的茶書

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如果在茶山之間飛馳的行車里程數也能像飛機哩程一樣累計的話,那麼從二○一二到二○一八年的今天,差不多應該也能換到來回東京兩趟的免費機票了。

即便如此,對於台灣茶業也仍存有許多謎團疑惑,例如:台灣的茶產量不多,需要仰賴進口,但弔詭的是,本產茶又為什麼有賣不掉的問題?農村的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每到採茶季節更顯捉襟見肘,高山上出現許多非法外勞,但是政府若狠下心來認真取締,台灣的高山茶可能又要面臨更大的危機?台灣百分之七十的國土為山,過去讓農業上山的政策,面臨了新世紀環境保育的反抗聲浪,台灣高山茶的特出優勢如何兩全存續?原生種的台灣山茶為什麼一直沒能在這塊土地上大展身手,成為島嶼之光?

因為疑惑不解,所以一直在找茶的路上,想要訪茶,起早趕晚是絕對免不了的,追著天光,追著蜿蜒的山路,追著茶芽的生長速度,在春季時也跟著茶農一起心慌。

台灣雖小,茶界能人卻總是尋訪不盡,民間高手輩出,學界也不遑多讓,專精在種茶、製茶、焙茶、品茶,乃至茶科學研究方面,深耕十年至三十年的不在少數,所謂「茶海無涯」,五年來斷斷續續的採訪過程,這些茶老師每每讓我的筆記本裡寫得密密麻麻,收穫滿滿。

「文章、地理、茶,盡識者嘸幾人。」正因為茶的學問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張,又因茶是嗜好性飲品,主觀之見無可厚非,但作為報導者的責任不是有聞必錄,站在讓茶業更健康發展的立場上,重複探訪求證,成了最重要的基本功,在這裡要特別感謝不斷接受叨擾的諸位受訪者,願意相信我,並敞開心胸傾囊相授。

茶,不只是消費飲品,背後更緊密貼合著台灣的人民與土地,一層撕不開的文化歷史薄膜,在無數次的現場訪談中,筆尖不自覺地沾上了農人們辛勤耕耘的汗漬與堅毅不撓的淚水,政治與商業則是這個產業上方的無形縴絲,雖然摸不透,但總能深刻感受其影響力道,這是也是茶報導複雜的挑戰。

《茶知錄》談的不是茶的時尚,卻是茶的時事,不是品味知識的傳遞,而是嘗試以人文角度,介紹台灣茶在產銷、食安、勞動人力、物種保育、技藝傳承、土地倫理等面向的內省外觀,希望每一個議題都能讓讀者繼續深思,品味一杯茶香的背後,我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茶願景?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書茶-茶知錄、茶域經緯 合購”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

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