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台灣經歷二十世紀後半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嘗到經濟起飛的果實,躍身為已開發國家之林,但經濟條件改善之餘,生活環境卻被長期忽略,最終累積成這塊土地上所有人無法迴避的大問題。
「世界藍圖 台灣願景」鎖定生活日常、民主溝通、交通住居、能源環保、教育政策、高齡長照等攸關國家未來的議題,從台灣的處境出發,尋找類似條件下,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如何面對問題,並發展出自身的獨特價值。從觀看並學習他人之長,從比較與對照中或可慢慢描繪出藍圖,替錯綜複雜的未來指引路徑。
專文推薦
李玉春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保險規劃總顧問
彭揚凱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目錄
【推薦序】
營造超高齡互助幸福的社會 /李玉春
【前言】
永續台灣白皮書 /張子午
一、生活哲學
.平衡自主哲學:丹麥的美好生活 撰文/郭怡青.攝影/安培淂
.節制信任效率:挪威幸福方程式 撰文/賴英錡.攝影/安培淂
二、溝通民主
.小政府大願景:瑞士的民主政治 撰文/張子午.攝影/安培淂
.用溝通築人心:荷蘭參與式文化 撰文/張子午.攝影/安培淂
三、住居交通
.首爾居住正義:韓國公宅啟示錄 撰文/王舜薇.攝影/安培淂
.雙輪永續生活:荷蘭的單車文化 撰文/許立宏.攝影/安培淂
四、能源環保
.市民就是能源:首爾的能源轉型 撰文/王舜薇.攝影/安培淂
.無核家園藍圖:丹麥永續環保路 撰文/郭怡青.攝影/劉子正
.無用是為大用:瑞典的回收之道 撰文/賴英錡.攝影/安培淂
五、教育樹人
.脫框架尋自我:荷蘭教育理想國 撰文/張子午.攝影/安培淂
.學藝以致實用:奧地利技職教育 撰文/張子午.攝影/安培淂
六、高齡長照
.打造高齡搖籃:日本的老人照護 撰文/郭怡青.攝影/安培淂
.有尊嚴的老去:荷蘭比利時長照 撰文/張子午.攝影/安培淂
【推薦序】
營造超高齡互助幸福的社會
撰文╱李玉春(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保險規劃總顧問)
台灣人口老化快速,目前有13%老人,預計到2061年將有39%老人,可支持每位老人的青壯人口將由目前5.6人銳減為1.3人,對台灣將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因應高齡社會長照的需要,政府在2008年試辦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提供失能老人居家與社區照顧,2017年即將導入長照十年2.0計畫,以公務預算與調高菸稅、遺贈稅做為財源,擬擴大服務對象與內涵,提供國民普及、優質與平價的長照服務。
先進國家人口老化較早,其經驗很多值得台灣借鏡。荷蘭早在1968年即建立包括長照在內的重大費用保險(2015年以長照保險法取代),以色列(1982年)、德國(1995年)、日本(2000年)、韓國(2008年)也先後建立長照保險制度,而瑞典、芬蘭、挪威、奧地利、澳洲等國則以稅收補助失能者使用長照服務,使失能者與家庭沒有後顧之憂。
欣見經典雜誌將其「藍圖願景」專欄集結成書,很榮幸有機會先拜讀長照的部分,有一個感想與一個學習,跟大家分享。
長照制度應符合基本需要並考量社會可負擔性:
國家長照制度無論採用稅收或保險,都應考量制度永續經營的可能行,規畫全民負擔得起但能符合失能家庭需要的長照制度。荷蘭是世界最先建立長照保險的國家,已有48年經驗。但隨著平均壽命延長,長照的負擔日益沉重,2013年長照支出占GDP的比率,居OECD國家第一名(4.3%),高達OECD中位數(1.7%)的2.5倍。另外幾個以稅支應長照的國家如瑞典(3.2%)、挪威(2.4%)、丹麥(2.3%)、芬蘭(2.2%)支出亦不遑多讓。德國與韓國的支出相對較低,分別只占GDP 1.0%與0.7%。日本因老人人口比率最高,近年長照支出也增至GDP 2.1%。
在龐大財政壓力下荷蘭不得不限縮給付、減少給付人數,除早年去機構化,鼓勵居家、社區照顧外,近年更將家事與陪伴服務,由保險移給地方政府負責,以平衡保險財務。同樣的例子在北歐國家及日本亦是如此,給付條件趨嚴,將資源集中用在失能嚴重度較高的人身上。如日本將失能等級較低(要支持一、二)的預防照顧給付,由保險移給地方政府即是。
由各國支出的差異,可見長照制度的設計非常重要,若給付標準寬鬆,國民可能負擔不起,最後只能藉限縮給付或限縮給付對象以平衡財務。但過猶不及,若給付太過嚴格,無法滿足基本需要,則需逐漸加碼,如德國逐漸提高給付、擴大對失智者給付,韓國放寬給付對象、支付標準等。
台灣的長照2.0計畫採稅收制,短期內沒問題,長期可能因吸菸率下降、收入漸減、財源不足,若無法找到新的財源,不出幾年制度恐無法支撐。另外財務規模太小,每年僅330- 500億元,約僅占0.2-0.3% GDP,較先進國家低很多,恐無法滿足基本需要,加上菸稅及遺贈稅只由少數人負擔,財源不穩定,最終仍可能要仿照健保開辦長照保險(稅收加保險)由全民一起承擔才可長可久、永續經營。這本書中引用荷王威廉亞力山大的話:「每個有能力的人,都要承擔起自身生活的責任」是最好的註腳。
營造友善社區、鼓勵自力生活:
書中舉很多例子說明先進國家如何運用科技與退休志工人力,積極營造支持性的友善社區環境並提供居家社區照顧服務,支持失能者盡可能在社區獨立自主生活,提升生活品質,值得我國學習。例如推動社區總體照護系統,讓長輩可以在家終老;大力宣導失智症,提高民眾接受度;倡導活躍、健康老化、減輕失能;由退休志工服務老人,都是高齡或超高齡社會最積極的因應策略。
荷蘭藉「快樂哲學」建立的「生命公寓」,營造像家的安全環境,透過陪伴、活動與環境支持去醫療化,讓機構住民自由行動,做生命的主人,過快樂的生活,也因此引領荷蘭改變照顧的典範。另外有機構開放給整個社區,讓社區民眾一起快樂付出,營造互助分享的友善社區。比利時的機構設開放的活動與健身空間,並在社區建構失智走廊讓老人走出去,社區民眾走進來,促進世代共融,都是很值得學習的構想。
台灣在2025年就邁入超高齡社會。先進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國家人力與財力有限,一定要由全民(有能力的人)共同負擔,才能永續經營。更重要的要藉社區互助的力量,營造支持環境,讓失能與失智者盡可能在社區獨立生活、減輕家庭負擔,讓照顧不再是少數人的責任,營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幸福的大同世界。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