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

特價

唐風綢繆:拾綴移留的文化遺產

NT$1,080

追索華人從港、澳出發,遠航至東南亞開墾、拓荒、建城的異鄉經歷,探訪數代外鄉華人在異鄉抽芽、生根與繁衍的生活實況。

本書榮獲第三十七屆金鼎獎 最佳專題報導獎

作者:經典雜誌編著
ISBN:9789866292415
出版日期:2013.5初版
224頁/ 19x26cm/ 精裝/ 彩色

10 件庫存

90折 省下 NT$120
SKU A101-044N 分類: , , ,

描述

近年來全世界掀起一股關注華人文化的熱潮,並多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大陸。然而在海外華人高度聚集的東南亞,卻保留著許多華夏文明的精粹本原。

《經典》團隊循著「下南洋」的大時代背景,追索華人從港、澳出發,遠航至東南亞開墾、拓荒、建城的異鄉經歷,探訪數代外鄉華人在異鄉抽芽、生根與繁衍的生活實況。追溯傳統文化的遷徙和在異國的變異和傳承,作爲一種禮失求諸野的反思,引領讀者從另一道窗口張望文化的流動,縫補原鄉失憶的文化缺口。

獲獎紀錄

2012年榮獲第十六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新聞攝影獎
2013年榮獲第三十七屆金鼎獎雜誌類最佳專題報導獎
【金鼎獎得獎評語】:在完整深入的走訪、流暢的文字之餘,展現外鄉華人欲縫合原鄉失憶的文化缺口之處,是最引人入勝的情節。

目錄

推薦序
羈鳥戀舊林,他鄉非故鄉──海外「唐風」現蹤 撰文/王端正
風動──於《唐風綢繆》出版前  撰文/王志宏

楔子:文化下南洋
.香港──遷徙承襲 撰文/黃子珊 攝影/黃世澤
.澳門──海角世遺 撰文/黃子珊 攝影/黃世澤
.馬來西亞──華源新根 撰文/黃子珊 攝影/黃世澤
.新加坡──新舊對話 撰文/黃子珊 攝影/黃世澤
.越南──根固枝疏 撰文/潘美玲 攝影/劉子正
.緬甸──暗室微光 撰文/黃子珊 攝影/劉子正
.印尼──等待破繭 撰文/黃子珊 攝影/黃世澤
.泰國──相容並蓄 撰文/黃子珊 攝影/劉子正
.菲律賓──榮辱與共 撰文/黃子珊 攝影/劉子正
.媽姐──宿命與抗逆 撰文/黃子珊 攝影/黃世澤

【精采篇章預覽】

等待破繭 蛻變中的印尼華人文化

撰文/黃子珊(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黃世澤(經典雜誌攝影)

果不是抬頭瞥見拱門上斑駁的「手繪蠟染之城拉森」字樣,我們幾乎不敢肯定,這就是傳說中盛產印尼手繪蠟染布巴迪(batik tulis)的重鎮。以為的欣欣向榮,卻是一幅破落景象。接近正午的鎮上,行人稀落,幾家掛著蠟染布的小店,為街景抹上唯一色彩。不起風的時候,這個位於中爪哇的沿海小鎮,定格成一方只剩灼熱溫度的陳舊風景。

不過,拉森(Lasem)的舊,倒是真的。「拉森是華人在爪哇島最早落腳的城鎮之一。」印尼多元文化研究所董事管飛龍指出。

那是什麼年代呢?一艘從中國出航的船隻抵達拉森碼頭,船上的人決定住下來——下南洋的故事大同小異,不同的是年代背景,「考古學家已經在拉森發現唐代瓷器,證明兩地早有聯繫。」

華人與印尼的淵源,的確比我們能夠推想的歲月更加久遠。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之後,如今印尼兩億三千多萬人口中,華人約有七百七十二萬。

無雲的天空下,紅牆綠瓦的廟宇、華南格局的老房子、繞聚落而建的城牆、走私鴉片的渠道……,印證著拉森的「小中國」稱號。可惜透露著早年華人生活氣息的珍貴遺址,與遠去的歷史一樣,乏人問津。

直至幾年前,管飛龍因收集手繪蠟染布史料,才無意中吹散堆積在拉森歷史上的厚厚灰塵。根據寫於一四七九年的史書《拉森編年史》(Serat Badrasanti),拉森蠟染技藝是由一位占族(Champa)公主娜麗妮(Na Li Ni)帶進來。這位公主是鄭和隨員比囊安(Bi Nang Un)的妻子。管飛龍相信:「鄭和船隊應該於一四一三年抵達拉森和杜板(Tuban)一帶。比囊安在拉森落腳後,再回去把妻子接來。」

當時占族居住的越、柬、寮交界處,隸屬明朝管轄,與鄭和的老家雲南相鄰。雲南素來有蠟染的傳統,管飛龍就發現,拉森蠟染有些圖騰,與北越會安出土的瓷器相似。

印尼蠟染的中國風

歷史的蛛絲馬跡犬牙交錯,有待更多史料證實,但管飛龍非常肯定,拉森蠟染深受華人文化影響:「首先,它主要的染色是紅色,俗稱雞血紅,這是華人喜愛的顏色,另一特色是大量運用中國圖騰。」

早年的華裔女性喜歡穿蠟染長筒裙,繪上龍、鳳凰、麒麟、蝙蝠、菊花、蓮花、銅錢等圖騰的拉森蠟染因此深受歡迎,「其實,印尼各地蠟染都受華人文化影響,但是穆斯林有禁止穿戴動物圖騰一說,因此必須隱藏起來。」管飛龍忙不迭地展示他的蠟染珍藏,一一指認出這些「隱形」圖案,「這朵花,這片葉子,都是鳳凰轉化而來的。」二戰後人人改穿西式服裝,拉森蠟染逐漸式微,為迎合穆斯林市場,中國元素也跟著消失。

拉森第八代華人楊俊賢四十五年前繼承父親衣缽時,突發奇想加入漢字吉祥語,勉強延續了拉森蠟染的中國風傳奇。其實,一九九○年代以前,拉森蠟染布貿易多由華商經營。輝煌時期,不僅銷到印尼諸島、馬來半島、日本,甚至遠至南美洲蘇利南(Suriname)。雖然印尼蠟染如今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拉森蠟染後繼無人,八十五歲的楊俊賢深感惋惜:「拉森蠟染是華人在印尼文化融合的見證,必須保存下來。」

離開拉森,沿著海岸線往西前進,我們的目的地是另一個滿載鄭和事蹟的海港——三寶瓏(Semarang)。聽說,三寶瓏名字源於「三保」大人;聽說,鄭和一行引來許多華人定居;聽說,鄭和隨員王景弘埋葬於此。鄭和七下西洋多次來到爪哇,帶來大量中華文明和文化,也留下許多「聽說」。當地人把他供在大覺寺和三保廟,奉若神明。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九日,三寶瓏會舉行慶典活動,紀念鄭和登陸。

~更多詳細內容歡迎選購~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唐風綢繆:拾綴移留的文化遺產”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

全館即時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