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如風中之葉,隨風飄零,何去何從,難能自主
窺見十六至十九世紀 外來強權與福爾摩沙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2002年出版至今好評不斷,2012年重新推出彩色新版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譽為「福爾摩沙」的台灣首次出現在歷史舞台時,就已深具國際性特色。三百多年來,中國人、日本人、荷蘭人、西班牙人、波蘭人、德國人、法國人、美國人等外來者渡海跋涉,來到這座位居重要戰略與經濟位置的島嶼。隨之而來的商人、記者、軍人、醫師、傳教士、旅遊者、科學家,陸續掀開福爾摩沙神祕的帷幕。片斷的觀察與描繪,累積拼湊出彼時台灣的命運如同風中之葉,難能自主,也影響至今。
從一九八〇年代在台灣南部聽聞荷蘭八寶公主的故事開始,到耗費五年多歲月奔走於西歐各國古書店、拍賣場,乃至到東北歐的愛沙尼亞、亞洲的印度、亞美尼亞、俄羅斯的跳蚤市場網羅影像文本,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作者藍柏,試圖在被遺忘的礦坑中挖掘金塊,還原西方人遇見台灣的原味,就像黑暗中的燭光,為福爾摩沙的過往歷史提供一絲新線索。
呈現三百多年來西方人眼中的福爾摩沙
此書的最大特色是透過一位來自荷蘭、對台灣歷史充滿濃厚興趣的古董商,蒐羅許多關於福爾摩沙的第一手影像及文獻史料,並以獨特的鑑賞力詳加整理摘輯,將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以來,西方探險家、傳教士、科學家之遊記和調查報告、官方之文件、當時的報章雜誌,這些由西方人及其他外來者撰寫的田野資料,採編年的方式編撰完成,呈現三百多年來西方人眼中的福爾摩沙。
全書圖片二百三十多張,共十四萬字,圖片之影像完整性高,珍貴且深具劃時代意義。舉凡福爾摩沙古地圖、古書封面、銅版畫、原住民生活素描、官員與傳教士肖像、地形圖、船艦圖,以及發生於福爾摩沙島上的重大事件描繪,皆羅列其中。最特別的是所有圖片全出自原始資料,參考價值極高,對研究台灣早期歷史的讀者而言,不僅是最佳的文獻資料,也是所有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不可或缺的收藏。
依世紀分部的四大篇章,則彙集整理外國人對台灣的報導與紀錄,將纏繞其中的史事、人物次第呈現,敘事編排流暢,令人不忍釋卷。
作者簡介
藍柏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出生在荷蘭,曾接受心理學家的訓練,現為自由業,從事旅遊寫作與攝影,寫作題材主要為歐洲與東亞地區的文化,文章多發表於地理或旅遊雜誌上。近年來,他也成為古董商,致力於台灣與中國特殊歷史古物的收集。二十年來鑽研早年台灣與國際接觸歷史,尤其著意西方古地圖和早期攝影與研究題材之聯繫。
審訂者簡介
陳國棟教授
一九五五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曾於英國劍橋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並在荷蘭萊頓大學亞洲研究院開設「歐洲漢學」講座。一九八二年起任職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現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經濟史、明清史、國際貿易史及東南亞史。
譯者簡介
林金源
一九七〇年生,高雄市人,政治大學英語系畢業,從事英語教學與翻譯工作。
目錄
【第壹部】十六、十七世紀
地圖上的台灣‧澎湖群島‧危險的海岸‧熱蘭遮城‧傳教士千治士‧戰事
家庭生活‧葬禮習俗‧宗教‧女巫師
事變‧擴張‧驅逐對手‧轉口港‧鄭成功‧亨伯魯克‧投降‧鄭經‧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
【第貳部】十八世紀
耶穌會教士‧改變信仰‧以兒童獻祭‧暢銷的偽書
隔離‧實地勘察‧台灣府‧安平‧原住民‧長老‧基督徒‧邊境地區
告白 ‧貝尼奧斯基伯爵‧貝胡斯
【第參部】十九世紀前半
競爭‧普魯士傳教士‧西方人的貿易利益‧「納爾不達號」與「安妮號」‧雞籠媒礦
【第肆部】十九世紀後半
太平天國之亂‧神祕的紅人‧伯理的遠征‧非正式的國際貿易
風俗習慣‧道明會傳教團的歸來‧鴉片船巡航記‧天津條約‧領事
普魯士旗‧羅馬文字‧郭德剛神父‧普魯士‧蘇格蘭商人‧石油‧宣教行醫的傳教士馬雅各
博物學家的漫遊‧羅妹號‧與卓杞篤訂約
危機‧李仙得‧馬雅各牧師向平埔族人傳教‧中國海上的蓬萊仙島
捕捉台灣昔日風貌的英國攝影師‧琉球人船難‧黑鬚番‧拔牙‧日月潭‧日本的遠征
石門‧戰爭的威脅‧艾必斯‧由南到北之旅‧前往鵝鑾鼻‧北部
原住民不易信教‧燈塔‧福爾摩沙驚異之旅‧雞籠‧汐止‧淡水
法國鎖福爾摩沙‧砲轟‧法國人在淡水‧登陸淡水‧占領澎湖‧恢復傳教工作
地契‧建省‧原住民的肉‧釐金‧策馬深入內地‧邵友濂‧中日戰爭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